社評-通水 改變金門戰略地位--旺報

  • 2013-01-18
▲大陸廈門大嶝島供水方案起點位於翔安水廠附近,終點為金門金沙水庫,圖為金門縣金沙水庫。(資料照片)

▲大陸廈門大嶝島供水方案起點位於翔安水廠附近,終點為金門金沙水庫,圖為金門縣金沙水庫。(資料照片)

2013-01-18 02:59 【本報訊】 馬英九總統巡視金門時表示,自大陸引水到金門,以解決金門缺水問題,很快就會定案。經建會主委尹啟銘隨後亦宣示,將在半年內完成有關金門「免稅島」的規畫。兩岸「通水」議題研議10多年終能突破,金門發展成為「免稅島」的構想亦付諸規畫,顯示金門在兩岸戰略地位的重大改變,也代表兩岸和平發展再跨出重要一步。
金門和大陸毗鄰而處,因島嶼蓄水不易,長年面臨缺水問題。早在李登輝總統任內,大陸方面即提議自福建省引水至金門,並有具體埋管引水規畫。但因當年兩岸關係因素,政府並未將其列為政策考量選項。2001年扁政府在金門、馬祖實施「小三通」後,金廈航線成為台商中轉兩岸的熱門航線,金門因旅客大幅成長,用水需求激增,自大陸引水需求更為殷切,金門縣政府多次向中央提議從大陸接水以補不足,經濟部亦自技術面評估並規畫其可行性,但因兩岸情勢緊張,扁政府認為水資源是戰略物資,不能依賴大陸供應,金門旱季缺水問題,應由台灣本島運水補給,「通水」之議不了了之。
2008年馬政府上任後,「大三通」上路,「小三通」各種限制亦全面解禁,加上大陸擴大開放福建居民赴金門旅遊,「小三通」旅客有增無減,供水不足問題日益嚴重。再加上兩岸關係日趨熱絡,金門最大產業金門高粱酒熱銷大陸,製酒水源因當地超抽地下水而岌岌可危,金門縣政府及地方人士一再向中央呼籲盡速同意自大陸引水以紓解缺水困境,現終於獲得正面回應,得來不易。
從經濟及技術面來看,跨境通水是現實與商業需要,不必有太多政治考量,如香港、新加坡自大陸及馬來西亞接水已行之多年,未見有任何後遺症。馬政府上任後,兩岸關係出現前所未有的機遇,若連離島「通水」都躑躅不前,「和平發展」豈非是空談?當然,民生供水若完全操之於人,長期而言,難免有若干風險,亦非負責任的做法,所以,訂定金門供水的自給率仍屬必要,自大陸引水應以補其不足為目標。至於引水方式是以用船舶運水或接管線通水,應從供水成本及穩定度作考量,而後者似更切乎需要。
金門「通水」是務實面對解決問題,但更重要的意義,是觀念的徹底改變,將金門從兩岸軍事前線轉變為兩岸和平發展前線的戰略思維調整。從此一角度出發,金門與大陸之間不能以「通水」與發展「免稅島」為滿足,還應該有更進一步的戰略規畫與開放。
從生活圈的觀點,金門和大陸福建的廈門一帶幾連在一起,金門的長期建設和發展,在相當程度上,需依賴大陸市場及絡繹不絕的大陸觀光客。尤其,在「大三通」後,金門作為台商中轉兩岸的功能日漸減低,須更加依賴大陸需求來彌補人員的減少。事實上,最近幾年,「小三通」為金門帶來大量採購免稅品的大陸觀光客,對當地經濟繁榮貢獻良多。金門訴求發展成為「免稅島」乃至爭取納入「自由經濟示範區」試點,目的皆在做大陸生意。這也顯示兩岸和平發展對金門乃至台灣的高度重要性。
我們建議,政府應積極考量將金門乃至馬祖規畫為兩岸和平發展的試驗區,和大陸福建「平潭綜合實驗區」作為對口,建立金馬和大陸平潭間的自由貿易區關係,並開展各項經濟合作事項,以作為全面發展兩岸自由貿易區的先期示範。
在政治面,政府亦應配合推動金馬地區「非軍事化」,以利深化雙方經濟合作,同時也可作為建立軍事互信機制的起點,進一步催化兩岸和平發展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