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史話/未被揭露的釣魚台史實 大陳島撤離反共救國軍一度駐紮釣島及國軍移防金馬等地--旺報

  • 2013-03-04

2013-03-04 01:16 旺報 【文/劉永寧】
大陳島一共撤離了約2萬8千名的居民與軍隊,其中居民前往台灣安置,軍人則移防至金門、馬祖等地。其後,中華民國反共救國軍自大陳島撤退後,曾於釣魚台短暫駐軍。
從中華民國國防部史政局的檔案,以及美軍太平洋艦隊司令部已公開的1955PF7TH03file中,至少有兩件事,說明釣魚台被中華民國軍方使用,第一次使用的紀錄比較短,即1949年,中華民國游擊隊自舟山群島撤退時,一度駐紮釣魚台列嶼。
在國防部的記錄也不多,所幸尚有國防部技術室少將王微的部分報告,王微將軍從西北到大陳,一直是胡宗南副手,尤其在胡宗南化名秦東昌為反共救國軍總司令時,是主要幕僚,其回憶錄應屬正確,其重要內容:
能武能商女中豪傑
大陸撤退後沿海遊擊隊大致有3種成分:一種是抗日時期的遊擊隊,在抗戰結束後有些未全部解散,有些仍保留組織;第二種成分是幫會,主要是上海一帶的青幫,16年的清黨,青幫為中央出過力,因此為共黨所不能容,大陸淪陷後他們便組織成為游擊隊;第三種成分是各縣自衛隊、員警自衛隊等,員警和自衛隊多數是年輕光棍,對家室顧慮很少,舟山群島撤退時,他們立刻結隊亡命外島,根據無線電波的標示,就是現在的釣魚台,其中還包括傳奇性的女游擊英雄黃百器(黃八妹)的部隊。後來因水源和給養的問題,轉往大陳群島,大陳撤退後遷台。
黃八妹為浙江平湖人,原名黃有梅,生有一女,抗戰勝利後,改名黃百器,她本是一漁家女,富有愛國思想,對日抗戰時,穿著土布衣,頭戴軍帽,腰掛兩支左輪,故人稱她為雙槍黃八妹,初任護航隊隊長,及忠義救國軍區司令,有時駕著帆船,冒充打漁人,有時蹲著海邊,偽裝尋貝殼的人,遇到日軍,先以甜言蜜語,誘之入殼,然後拿出雙槍,殺他一個不留,被譽為女中英豪。
她的丈夫名謝友聲,綽號太保阿田,是一職業軍人,在抗戰剿匪戰役中,卓著功績,中央曾授以第六十七師師長,大陸撤退前,謝友聲和共軍戰於浙西5天5夜,終以彈盡援絕,被俘殉國。1949年黃八妹任浙東遊擊司令部北海縱隊司令,就是此時進占釣魚台。她在大陳撤退到台灣之後,為照顧自已的部下、眷屬,乃自食其力,在台北縣新店鎮江陵里,創辦「大陳婦女手工刺繡縫紉所」,所出成品相當美麗,參加台北、台南兩次商展,深受好評。這種能武能商的女中丈夫,真奇人也。
第二件和釣魚台發生關連的,則為「第三清德丸」事件,此事在國際間,鬧了不小風波。事因起於「反共愛國軍」從大陳撤退說起:
1954年9月3日,解放軍對金門發動大規模的九三砲戰,引發第一次台海危機。韓戰停戰後解放軍迅速強化東南沿海基礎建設,從1950年起,上海修建可供噴射戰鬥機起降的機場,試圖奪取被國民政府掌控之制空權。1954年國共多次於東南沿海進行空戰,位於台灣的噴射戰鬥機航程不足,無法支援大陳地區;在技術優勢下,解放軍空軍取得了大陳周邊的制空權。隨後1954年11月14日,於大陳駐守的太平艦,遭解放軍魚雷快艇擊沉,國民黨政府於大陳地區戰力,迅速萎縮,只能固守各島,失去主動權。
計畫行動和平順利
中共在取得客觀條件優勢後,1955年1月18日,解放軍突擊一江山島,激戰一日過後,攻下一江山島。由於一江山島是大陳島的屏障,失去一江山後,大陳島的防守也相對困難很多,加上以距離而論,台灣到大陳島,較中國大陸到大陳島的距離遠,在物資補給與戰力維持上,相對不易,解放軍在當地擁有空中優勢,而中華民國方面也與美國簽署《中美共同防禦條約》,而金門、馬祖及大陳島都不在共同防禦的範圍之內(僅限台灣與澎湖),經過多方評估後,最後國民黨政府決定主動撤離大陳島,將大陳島上的居民與軍隊全數遷移至台灣,加強鞏固對台灣本島的防守。
國民黨政府決定大陳撤退後,國防部將撤退行動命名為「金剛計畫」,由美國第七艦隊和國軍合力,進行大陳島上軍民的撤退行動。
計畫中,美軍主要負責大陳島上居民的撤離,並協助航行路線的防衛,在整個撤退過程中,中共軍隊(中國人民解放軍)沒有對此一撤退行動進行干擾,也間接保證了此一撤離能順利完成。其原因是在1月30日,美國政府決定幫助國民黨部隊(中華民國國軍)從大陳島撤退時,已通過蘇聯政府向中國大陸政府轉達了信息:希望在美軍幫助國民黨軍隊撤離大陳島時,解放軍不要採取行動。
中共政府接到蘇聯轉達的這一信息後指示人民解放軍,不要攻擊從大陳島撤退的的美軍與國民黨軍。由於大陸方面的間接默許以及美國的協助,使得撤離行動得以和平順利的進行與落幕。總計大陳島4天一共撤離了全數大約2萬8千名的居民與軍隊,其中居民前往台灣安置,軍人則移防至金門、馬祖等地。其後,中華民國反共救國軍自大陳島撤退後,曾於釣魚台短暫駐軍。(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