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大陸人好賭 每年在地下賭場揮霍數十億--新華網

  • 2013-09-07

 編按:馬祖博弈通過,中央博弈專法送審,以及臺灣縣市相繼跟進著這個風向球後,舉世注目,也成為最夯的新聞議題。在多元化社會,聲音也多元,國際社會亦是如此,我們彙集各方正、反面看法、意見,一則也提供大眾不同思考,二來記錄下馬祖推動博弈歷程...................。
2013年09月07日 來源:環球網
美國《外交政策》9/10月刊,原題:大賭注/臺灣馬祖島似乎並非打造世界級賭場理想場所。在美國,馬祖最為人熟知的是作為冷戰歷史的一個註腳。但1999年以來,兩岸關係逐漸好轉。今年6月,當地排除最後一顆地雷後,馬祖成為度假勝地的希望大增。幾年前,臺灣曾通過允許外圍島嶼投票表決博彩業是否合法的法律,而馬祖距大陸及大批揮金如土的賭徒們僅數英裏之遙。
賭博在大陸並不合法,但其居民卻是世界上最好賭的群體之一。他們每年在國內地下賭場揮霍數十億美元,並在過去10年推動國外大建賭場。在澳門成功例子的刺激下,新加坡、菲律賓、澳大利亞等國的賭場如雨後春筍般涌現。據預測,到2015年,亞太地區的博彩業市場將凈賺近800億美元,投資者和博彩公司正尋求吸引中國人的下一個最佳場所。
縣長楊綏生對建賭場感到樂觀,但對拉斯韋加斯金沙集團前總裁韋德納選擇他治下的這麼一個小角落有著清醒認識:“如果大陸使博彩業合法化,投資者絕不會到這裏來”。這引出一個有意思的問題:大陸為何不利用其自身的博彩業市場?
在陋習不合法但都被容忍的中國,賭博的歷史很復雜。像鴉片一樣,在20世紀早期,賭博就流行中國。上世紀三四十年代,蔣介石認為賭博威脅軍隊士氣,試圖取締它但沒有成功。1949年毛澤東掌權後迅速宣布賭博非法,但他去世後,毒品和賣淫業重新抬頭,到八九十年代,從賽馬、足球賽到鬥蛐蛐,都可以看到中國人在“賭”。“只要不以營利為目的就合法,否則就非法”,專家如是說。
在將令人生疑的不道德行為合法化方面,中國擁有豐富的傳統,比如將痛苦的纏足稱作“金蓮”。如今,委婉的說法仍是惡習大行其道的關鍵。“中國人如今是所有人都希望邀請的來賓”,澳門博彩業人士說。為招待中國賭客,毗鄰中國的大部分國家都已建起賭場,如緬甸、越南、老撾、朝鮮、韓國和新加坡等,甚至哈薩克斯坦和俄羅斯也不例外。
對北京而言,博彩業合法化的收益顯而易見。隨著經濟增速趨緩,博彩業有望成為新的收入來源,有助于創造就業崗位。但官員們擔心負面效應,對中央政府無法掌控實權和各省份可能自行其是(即天高皇帝遠)的擔心,一直貫穿中國歷史。中共高層都熟諳本國歷史。19世紀和20世紀初,賭博是導致家破人亡並誘發吸食鴉片等惡習的嚴重不良行為。此外,正如澳門和拉斯韋加斯所展示的,賭場通常會吸引犯罪集團。
有分析認為,中國大陸允許賭博的可能性很小。馬祖的狀況也很復雜,兩岸關係雖已大幅改善,但偶爾也會擦出火花。韋德納可能對此不以為然,他所期待的是來自中國大陸民眾的另一種“入侵”。(作者艾薩克•斯通•費希,王會聰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