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 陳雅潔 2013年12月05日 04:10
曾經有一段時間幾乎每年都要去一趟金門。一方面返鄉探親,一方面也是因為離島戰地風情真的挺有吸引力,讓人多次造訪也樂此不疲。後來隨著工作、人事的變化,沒法再如以往頻繁,終於上個月底我又有機會再到金門,算一算,和前次竟然已經相隔4年。
一個地方要在4年裡就看出什麼改變,其實並不容易;但中華民國的政治人物習慣了短線操作、即時展現政績,4年改變一個地方的風貌還真不算什麼。金城市區裡的閩式建築愈來愈少,倒是多了許多嶄新的商店、銀行、辦公大樓,雖說商業氣息再怎麼樣也不能和台灣都會區,甚至觸目可及的廈門市區裡,動輒數十層樓高的摩天大樓及車水馬龍的街道相比,但小島上都市化的痕跡還是挺明顯的。
這樣的變化不令人意外,尤其這幾年政策大開放,陸客、台商都多了,有人潮自然會帶來錢潮,錢潮又吸引更多的人潮。但令我不解的是,感覺上當地的人好像少了。除了店裡的店員,走在街上遇到的都是觀光客,實在很令人好奇,本地人到底都去哪裡了?
結果是美容院老闆娘告訴我們答案:泉州市政府年底前有筆預算,招待台灣及金馬同胞經小三通到廈門一日遊;除了落地簽證的費用之外,船票、飯錢都省了,又沒有購物行程,不必擔心被牽著去當呆胞。因為這個緣故,金門已經連續幾個周末唱空城計,因為本地人都跑去廈門玩了,留下來的都是要做觀光客生意的。老闆娘還說,你們沒帶護照來喔?真是太可惜了,不然也可以賺到一趟廈門旅遊?。
都說金門福利在全國各縣市是數一數二的好,但金廈一日生活圈形成之後,我的金門朋友都不諱言,周末帶小孩到廈門去上才藝班、逛百貨公司採購,早已經是家常便飯了,「小孩對廈門比對台北還熟好幾倍!」
金門和廈門之間,從通人、通水,下一步就要通電,關係愈來愈緊密。對岸招待的旅遊,就像信義線通車後的限時免票價優惠,實在也沒有不湊個熱鬧的道理。這個現象直接反映當地人民的生活需求,但是金門和台灣距離愈來愈遠的這一點,不知道政府看到了沒?
金門,愈來愈遠--工商時報
- 201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