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汪會談十年兩岸歧見待解

  • 2003-04-28
辜汪會談十年兩岸歧見待解 新加坡海峽時報評論 十年前的這個月,臺海兩岸經過數十年敵對後,終於願意同席談判。這是臺灣海基會和大陸海協會在一九九二年和九三年初多次磋商的結果,促成了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和海協會會長汪道涵一九九三年四月二十七日在新加坡的劃時代會談。  一般稱為辜汪會談的這次談判並非辜、汪兩人間的首次會晤,前此他們也曾在美國舊金山和日本大阪接觸,但當時兩人的身分與任務不同。真正的歷史性一刻,還是他們九三年在新加坡的會談。 中共對此會談感到滿意,特別是兩岸在「一個中國」原則上達成了共識。但儘管會談有其歷史義意,雙方的重大歧見依然凸顯。當時兩岸對此談判都各有盤算,中共強調,會談是邁向統一的一步,而臺灣重視的是,會談展現了臺灣的主權。 中共關注的是會後的發展,亦即統一;而臺灣比較關注的是會談本身,特別是召開會談的地點具國際性,因為臺灣認為,藉此已向全世界展顯示,兩岸各自分離而且地位平等。 臺灣當局的「一個中國」立場迭經重大變化,由「只有一個中國」轉為「一個兩府(一九九○年)」、「一個中國,兩個對等政治實體(一九九一年二月)」、「過渡性的兩個中國(一九九三年十一月)」、「兩個國際對等法律實體並存(一九九四年)」、不提「一個中國」的「兩個對等政治實體(一九九四年之後)」、「兩國」論(一九九九年七月),以及「一邊一國(二○○二年八月)」。 九三年辜汪會談之重大,一如會後的悲劇,但因會談召開而產生的希望僅曇花一現,悲劇卻持續久矣;其所以演成悲劇,並不是因為雙方互有誤解,反而是因為彼此間的了解。比如中共深知,臺灣領導人陳水扁在統獨問題上是前領導人李登輝第二。 走向悲劇的原因也在於,兩岸當時乃至目前都各有目的,九三年辜汪會談召開的動機不是為了要追求共同目標,而是為了各自不同的政治需要。就此而言,辜汪會談以悲劇收場乃無可避免之事。 目前兩岸關係的僵局在於臺灣接受「一個中國」原則和中共在此原則上妥協所將牽涉到的政治問題,對民進黨領導人而言,接受此一原則就是自我否定原有的意識型態,而且會造成政治災難。該黨擔心,中共不會滿足於其對一個中國的口頭上認同,而會要求該黨將此原則化為具體政策。 那麼兩岸關係的前途如何?中共應不致在臺灣明年總統大選之前乃至選後採取大幅作為。民進黨正試圖說服中共,該黨必將能贏得下次總統選舉,因此中共最好不要寄希望於臺灣在野黨。另一方面,民進黨正不斷呼籲兩會恢復談判,目的那就是希望在明年選舉時,能贏得臺灣中間派選票。中共十分了解,民進黨只對兩岸復談本身感興趣,而無意藉此討論兩岸統一問題。該黨將在政治上利用兩會間的任何公開接觸,以期對明年選情有所助益,並散播一種扭曲的訊息,即宣稱中共已不在意一個中國原則。但中共不可能會吞下這個誘餌,即使在臺灣明年選後、甚至在民進黨再次勝選的情況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