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桃園縣縣長朱立倫今天指出,桃園是國家的大門,是走入世界的第一站,兩岸三通直航可以帶給台灣和桃園更多的利益。朱立倫也分享了桃園的招商經驗,分析台灣在世界的競爭力。 由遠見雜誌主辦的遠見人物論壇系列第十六場,今天邀請桃園縣長朱立倫就「從桃園出發看台灣競爭力」的主題進行演講。 朱立倫表示,台灣的競爭力已被世界邊緣化,但現今台灣內部還在炒作公投問題,忽略經濟發展,令人擔心。朱立倫說,兩岸可以在政治共存、經濟共容的環境下三通直航,否則縱然有再多的補助、再強的執行力,對經濟發展幫助都不大,尤其不可以違逆台灣在大中華經濟圈中的事實,要積極利用臨近大陸的地理優勢發展經濟。 談到桃園的招商經驗,朱立倫說,一年半前剛上任時,發現桃園縣政府負債一百八十五億台幣,光是人事支出就要二百三十億台幣。所以就積極招商,讓企業進駐,增加稅收。努力至今,桃園縣擁有一萬一千多家廠商,居全國之冠,每年有一兆二千多億的產值,已成為台灣主要的工業縣。 針對土地申請限制多、時間長,讓許多企業退縮的缺點,朱立倫則積極推動高效率的土地利用,朱立倫表示,接任縣長後,實施了許多新的土地政策,例如,農地變更為工業用地的限制放寬,結果共釋出了一千公頃的土地供企業進駐。 朱立倫說,除土地面積增加,土地價格租比買更便宜的環境下,讓企業根留桃園。而且桃園不管水或是電的供給都非常充足,企業經營無後顧之憂。 他也表示,立法院通過自由貿易港區設置條例後,原本可以在自由貿易港區引進外國人才,但是立法院通過的版本中,自由貿易港區的外國勞工仍要受限於勞基法,對吸引國外人才十分不利。 朱立倫也一併談到了國家認同問題,他說,自己是桃園人,也是台灣人,但一般人被問到是不是中國人時,都有防備心,其實企業家沒有愛國不愛國的問題,只有成本效益考量,至於爭論中國或台灣人,並不是那麼重要,最重要是要有國際觀做個世界人。
朱立倫:台灣發展經濟一定要三通直航
- 2003-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