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洪哲政∮台北報導)國防部「5年兵力整建及施政計畫報告」昨日公佈,首度臚列國軍在建構聯戰指揮體系後,戰時由參謀總長直接指揮的「10大戰略執行單位」,除5大作戰區、金、馬防衛司令部、空軍AOC戰管與強網雷達系統外,還將包括以「紀德級飛彈驅逐艦」為主所新編而成的南偵、北巡2大聯合艦隊。 此外,建軍報告還提及,國防部高司簡併,總政治作戰局將依國防法趨勢,再降編為「政治作戰局」,報告中雖未提及局長是否仍保留上將層級,但依軍令一元化規範,未來局長須降為中將。但「國防法」中提及三軍總司令部須於3年內降編為「司令部」,報告中則隻字未提。這份5年建軍報告昨送抵立法院,指出國軍將針對作戰需求,專注「精準導引飛彈」關鍵武器研製,加強無人載具、超導體與奈米技術等尖端武器研發,適時滿足三軍作戰需求。國土防衛地面戰力整建部分,則以「遠距接戰、資電攻防、反制超限」戰力整建為重點。而在制海戰力部分,海軍除優先籌購潛艦、具備戰場管理的大型作戰艦艇外,並將建立艦載反潛作戰指揮系統、岸基整體反潛作戰指管中心。報告指出,國軍「聯戰指揮體系」區分「戰略決策與指揮(聯合作戰指中心)-戰略執行(十大戰略執行單位)-作戰部隊」3個層級。所謂10大戰略層級,指的是各作戰區(澎湖、花東、北、中、南)、外島防衛司令部(金門、馬祖防衛部)、AOC(空軍強網戰管雷達網)與「62、63」部隊。傳統所謂「62、63」部隊,指的都是海軍部隊戰時或演習時的編制。62指的是海軍艦令部所轄艦隊,如「62.1」為124艦隊,「62.2」則是146艦隊;63則為演訓設置的「假想敵」部隊。但未來所謂「62、63」部隊,指的是以紀德艦為首的大型聯合艦隊,也就是參謀總長李傑曾提及的海上聯合打擊群,利用紀德艦戰場管理能力,成為聯戰戰略的一環。陸軍6軍團司令胡鎮埔中將表示,軍方在9月間「三軍聯合攻擊操演」中,已就上開聯戰指揮體系進行驗證,包括設置作戰區司令,指揮轄區內陸、海、空三軍執行作戰,各軍種均指派火力協調官、連絡官進駐作戰司令部。此外,據該5年兵力整建計畫機密版本顯示,未來作戰區副司令將由各不同軍種將領擔任。(記者洪哲政∮台北報導)國防部昨日在新出爐的「5年建軍計畫」裡,詳列台灣未來5年內的軍事投資預算額度,現階段實際將可分配到3345億元台幣,但與軍方本身估算所需額度6052億元,尚不足約2707億元。這個意義等同「軍購預算額度」的數字,顯示台灣未來軍購商機所在,但也凸顯大量軍事投資所可能帶來的風險。立法院於去年12月13日三讀通過立委林郁方所提「國防法第31條條文修正案」,規定國防部每年應編撰「中國軍力報告書」與「中華民國5年兵力整建及施政計畫報告」,送交立法院。
國防部5年建軍計畫出爐戰時參謀總長直接指揮10大戰略執行單位惟軍事投資預算不足2707億
- 2003-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