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佳晉) 投信公司、銀行為了賣基金,衝業績,行銷花招可說是五花八門,買基金,有四大迷思要特別注意。 第一,莫貪小惠,慎防套牢風險:投信公司申請送件新基金,常常一窩蜂,證期會放行,也多在同一時間,投信公司為了促銷新基金,搶市場熱錢,可能和銀行合作推出各式各樣的低申購手續費或抽獎摸彩等方案,民眾如果貿然跳上車,可能會有套牢風險。因為有不少基金都募集在最高點,例如2000年市場最熱的網通基金,受傷的人不少。 第二,便宜了手續費,管理費卻被吃回來:通常手續費可以向銀行議價,管理費卻不行,大部分基金若手續費低,管理費就高,如果管理費高,則基金費用成本相對也偏高,因此手續費、管理費等隱藏成本,都得好好精打細算。 第三,後收手續費並不划算:很多海外基金有分A股、B股基金,這兩種基金的差別,不是指投資標的不同,而是手續費收取方式不一樣,A股是投資進場前先收,B股是投資期限到後才收,很多人不知道,通常B股後收的整體成本要比A股來得高,較不划算。 第四,買國內基金不見得比海外差:很多人以為,海外投資機構發行的海外型基金,績效可能比較好,其實不見得如此,像國內不少投信發行的海外基金,以新台幣計價,績效還比海外投資機構好,手續費也較便宜。
突破四大迷思 穩健獲利不難
- 2003-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