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國中能力分班

  • 2003-10-12
  李怡志/台北報導 國中能力分班到底有多普遍?根據人本基金會的抽樣調查,除了宜蘭縣外,台灣其他縣市都違法實施能力分班,而且為了規避教育部的命令,所以花樣百出,讓教育資源分配更不公平。   人本基金會執行長吳麗芬表示,根據抽樣調查發現,雲林縣、嘉義市、嘉義縣、台南縣、屏東縣100%的學校都違反常態編班。整體而言,台灣95%的縣市都違反常態編班的規定。以學校來看,比率則高達68%。  吳麗芬表示,去年調查時,台北市、新竹市、花蓮縣都屬於「貫徹常態編班」,但今年再調查,發現這三個縣市都走回頭路,台北市甚至有學校又從國一開始「能力分組」,違反教育部的規定。  吳麗芬指出,國中多元入學舉辦的前兩年,許多縣市、學校都還能夠堅守教改理念,維持常態分班,但是今年「升學歪風死灰復燃」,去年只有54%的國中違反常態編班,但今年成長14%,已經高達68%,他對這樣的情況感到憂慮。  吳麗芬認為社會上還是有很多升學掛帥的人,相信要集中教育資源給少數的學生,而違反常態編班的國中、縣市比例增加,他相信是因為選舉到了,「很多人教改信念動搖」。  吳麗芬表示,很多學校擔心國中基測的整體表現不好,所以回頭用老辦法教學生。但她認為「英、數雙峰」的現象存在多年,如果繼續能力分班,反而會讓弱勢的學生資源更少,更不容易考好,教師應該改變教學方式及資源分配,才能扭轉雙峰的現象。  吳麗芬也希望教育部能夠拿出決心解決問題,雖然教育部已經揚言從這個月23號開始要「突擊檢查」,但解決能力分班問題要決心而非突擊檢查,他也希望教部一旦發現學校違反常態分班,就將行政人員送監察院,不要姑息。  許多學校以各種名目實施能力分班,但有誰問過孩子怎麼想?根據調查,60%的孩子其實希望常態編班,而且明顯感覺到,分班之後獲得的資源、教師的態度有所不同。  人本基金會指出,今年各國中能力分班的情形又較去年成長14%,也因此,希望常態編班的國中生也從去年的52.8%成長為60.7%。但另一方面,高達7成的學生並不知道國中常態編班是國家既定政策,學校強迫好學生跟好學生在一起的作法,其實是錯的。  分班後,學生也明顯感覺到與分班前「不一樣」。66.5%的前段班同學,會覺得學校給他們較多的資源;32.7%非前段班同學,則發現學校或老師對待他們的態度不一樣。整體而言,超過3成的學生認為升學能力編班,會對心理造成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