劣等豬肉 多做肉燥肉包

  • 2003-10-19
  陳世財/專題報導 網路盛傳,豬頸肉因為經常注射疫苗針劑,是劣等便宜貨!這些肉原該淘汰,不過,竟給店家買去熬成香噴噴的肉燥拌飯;而農政單位官員則透露,其實,還有不少淪為來路不明的肉包餡。   農委會已經推動豬肉分級制度。一般消費者,實在不容易買到豬頸肉;但要吃到「這部位」的相關加工食品,那可能就容易太多了。  官員指出,豬頸肉的來源,主要有二。一是大型的冷凍豬肉屠宰商;另一個則是溫體肉供貨市場的傳統豬肉攤和中盤商。  通常,叫得出名號的大型冷凍肉品商,為了聲譽,大多會主動將這些劣等肉淘汰作為飼料,不給人吃;而少部分不守法的廠商,則會聯合商販,便宜賣了豬頸肉,然後再轉售到全省各地。  至於傳統市場方面,則因為是肉攤老闆各自向中盤商批發豬隻,1攤通常1天能賣1隻豬,就算了不起,因此豬頸肉相當有限。有的老闆怕麻煩,直接委託中盤的屠宰場直接去除豬頸肉,有的是帶回來自己處理。這個交易過程,中盤商就有機會轉售大量收集來的豬頸肉,轉賣出去;至於傳統市場方面,豬肉攤老闆能靠豬頸肉賺的利潤其實不高,這些肉多數只是拿來套交情作公關,或是應顧客要求而刻意準備。所謂的「顧客」,多數是經營餐飲店者。  官員透露,豬頸肉的通路,最終點幾乎是交到部分餐飲業老闆手中,有的賣包子,有的賣魯肉飯……。但,因為這事涉及買賣利益問題,而且豬頸肉雖是豬隻最經常挨針頭注射各種抗生素和疫苗的地方,並不代表肉質就必定殘留藥物,不可食用,因此,農委會不方便插手管這檔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