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電)明代初年金門同時興建三座石塔,如今僅存﹁文台寶塔﹂,金門縣長李炷烽今天主持﹁茅山塔﹂、﹁倒影塔﹂復建工程動工典禮,準備在半年內完工,重現六百多年前三塔相互輝映的歷史景觀。
明洪武二十年︵西元一三八七年︶,江夏侯周德興修建金門城防倭,同時興建三座石塔,分別是金門城南磐山﹁文台寶台﹂,太武山﹁倒影塔﹂,水頭茅山的﹁茅山塔﹂,不過,因天災和戰亂因素,現僅有名列台閩地區二級古蹟的﹁文台寶塔﹂碩果僅存。
金門縣政府為復建﹁茅山塔﹂、﹁倒影塔﹂,委託金門縣采風文化發展協會進行調查,並斥資新台幣二千九百八十萬元進行復建,下午由李炷烽主持動工典禮,包括縣府主管、民意代表參加,大陸旅美裝置藝術家蔡國強、台北藝術大學教授林惺嶽、金門籍版畫家李錫奇也參與盛會,見證復建明初古塔的一頁。
根據金門縣采風文化發展協會的研究,﹁茅山塔﹂為六角型石構件、高十一點五二公尺、塔制為葫蘆型、民國五十二年被軍方拆除,現有五分之一的塔石殘留,及日據時代照片可供參考;至於﹁倒影塔﹂則為八角型石構建,高七點六二公尺,塔制也是葫蘆型,是在民國七年毀於地震,民國二十四年曾重建,旋因軍事因素拆除,遺留塔石僅四件原構件,但沒有圖照。
李炷烽揭示﹁觀光立縣、文化金門﹂的建設目標,並回憶孩童時在湖下老家門口抬頭可見﹁茅山塔﹂的往事,他指出,重建明初三塔目的是傳承歷史文化,使觀光注入文化內涵。
應邀到金門會勘碉堡藝術館的林惺嶽,對於金門從戰地蛻變為充滿文化藝術島嶼表示肯定,認為足以向國際傳達愛好和平的訊息。
金門縣政府表示,復建﹁茅山塔﹂、﹁倒影塔﹂工程,預定在今年七月底完工,期能重現明初三塔的風華,另水頭茅山塔將結合現有金門氣象站、塔山發電廠及未來碉堡美術館、福建省調查處新辦公廳舍、水頭商港等景觀,連結成為名山秀水的觀光勝地。
金門復建兩座六百年歷史古塔
- 2004-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