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電子報)
徐孝慈/台北報導 基於讓二二八歷史更完整的考量,文史工作者徐宗懋推動「謝雪紅魂歸故里計畫」,希望能在二○○七年,二二八事件六十周年,將謝雪紅的部份骨灰迎回台灣,並為她舉辦隆重公祭。
謝雪紅在二二八事件發生後,籌組二七部隊,對抗國民黨政府,並於當年三月十六日南投埔里最後一戰之後,偷渡廈門,隨後轉往上海,接受中共指示到香港成立台灣民主自治同盟(台盟),是中共政治體系內的台灣最高代表人。
謝雪紅在中共建國後出任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文革時期被打成右派掃地出門,一九七○年病逝北京,一直到一九八○年代中共中央才為其平反,將她的骨灰移到八寶山烈士公墓,她的骨灰安置在西一四三四第五十七號櫃,上覆中共黨旗,並被譽為「最優秀共產主義的戰士」。
謝雪紅出身貧困,幼時被賣為童養媳,十七歲隨丈夫到青島,而受共產主義衝擊。在大陸期間她參與上海「五卅運動」,進上海大學,又被送到莫斯科東方大學,三年後回到上海加入台灣共產黨,並回台灣成立「國際書局」,旋因台共事件被捕,坐監五年保釋出獄後更積極投入運動,直到二二八事件發生組成武裝部隊。
徐宗懋表示,謝雪紅在那個年代能挺身反抗男權、父權的壓迫,是台灣女性主義運動不可撼動的象徵。她雖然是共產黨員,但由於她的台灣人背景,即使獨派人士崇拜她的人也不少,而國共鬥爭的年代既已過去,迎回骨灰的舉動應該不會遭遇太大阻力。
事實上,老台共之中也已有骨灰分置兩岸的前例,如已故的台盟宣傳部長葉紀東即是。謝雪紅沒有家屬,一直無人為她做這件事,只能民間一起推動。
徐宗懋說,謝雪紅的歷史地位有待學術探討,但講到二二八就不能不提謝雪紅,他的目的在提供珍貴史料,讓台灣人更全面地看到台灣歷史。
「二二八 不能不提謝雪紅」
- 2004-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