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周刊:台灣大選 兩岸危險分水嶺

  • 2004-03-15
  (中時電子報)徐尚禮/台北報導 最新一期美國「時代」周刊封面故事報導台灣大選對兩岸關係的衝擊。文章說,台灣總統大選可能是台灣與中國關係的危險分水嶺。在台灣認同意識上升、擴大的情況下,「一國兩制」不受歡迎,「統一」沒有市場,「文攻武嚇」又會有負面後果。北京對台灣最新情勢發展已經亂了腳步。未來可能採取更彈性的對台策略,以穩住台灣脫離中國。另外就是加強建軍,以武力做為嚇阻台獨的手段。
 報導中描述了選情態勢和南北差異,但指出台灣南部選民獨立主張已不再是孤立現象,在「三二○」大選前正逐漸擴大至全台,從而升高兩岸緊張情勢。

 根據政治大學一項民調,愈來愈少的台灣百姓認為自己是中國人,但認為自己是台灣人卻逐年增加。 台灣大學一位國民黨籍政治學者說,台灣民族主義無法阻擋,如果你自認為是台灣人,自然排除自己是中國人。這是北京必須面對的現實。

 在打台灣認同牌時,陳水扁不僅以激怒北京爭取選票,還改變了政治文化。以往,陳水扁及民進黨傾向獨立,國民黨及盟友則偏向統一。如今為了勝選,連國民黨都走親台灣路線,連戰提出了「台灣優先」。

 面對台灣種種發展,中國現在亂了腳步。如果中國還以為陳水扁落選就天下太平,將昧於現實。台灣大學一政治學者說,台灣現在只有兩種意識形態,一是獨立,二是維持現狀,統一已經沒人愛。

 中國對台灣大選的疑慮並不掩飾,中國總理溫家在北京兩會上表示,希望在「一中」原則進行兩岸談判,同時反對任何形式的台獨。然而中國領導人仍未能消弭正在滋長的台灣認同意識。過去用恐嚇進行干預,一九九六年在台海發射飛彈。二○○○年大選前,大肆進行抨擊。讓陳水扁成為有如對抗惡霸的英雄。

 此後,中國改變策略,以經濟為主,武力為輔。對台積極招商引資,推動直接三通。在國際上,則尋求美國、法國領導人對台施壓。

 然而,國際壓力未如以往有效。因為民進黨及國民黨都要留心主流民意。在「一國兩制」不受歡迎後,中國哄騙台灣順從的法寶就是經濟整合。據估計,中國已經吸納台灣約一千億美元投資。在台灣認同意識上升的趨勢下,中國可能採取更具彈性的對台政策。中國一外交政策專家建議,不妨讓台灣加入某些國際組織,例如國際衛生組織,但這些僅於研究階段。

 如果以上措施都未收效,北京只能寄望國民黨勝選,並且準備好武力,以確保台灣獨立運動不會脫軌。事實上,北京始終未放棄武力統一,其國防預費每年增一倍,這使中國武力統一成為可行的戰略。

 在和各鄰國妥善處理邊界糾紛後,中國領導人建軍只剩兩大目標。一是進攻台灣,二是阻止美國干預。過去十八個月以來,軍事觀察家發現中國積極發展海軍,特別是潛艦及兩棲作戰部隊。包括取得對付在日本美國航母的新科技。北京一西方外交人士說,這些建軍成果,首次讓武力成為中國領導人可行的選擇。

 中國不會冒然進攻台灣,但武力是壓制台獨氣燄的工具。在南台灣選民高喊「台灣是台灣,中國是中國」之際,這個問題,北京和國際都可能必須面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