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投未過半 學者建議變革公投制度

  • 2004-03-21
 ︵中央社記者李佳霏台北二十一日電︶針對昨晚公投兩個題目投票率皆未過半,多位學者認為,公投結果根本沒有分析的必要,且結果完全取決於新任總統去賦予意義。學者羅致政認為,這僅能表示泛藍動員成功,公投並無國際或兩岸的意義;學者廖福特則建議,公投制度必須變革,否則仍會發生制度上的缺陷。
 台灣民主史上第一次舉辦公民投票,經過選民的抉擇,「強化國防」與「對等談判」兩道公投題目的投票率,都未過半,等於公投議題遭到否決。

 有關公投結果對陳水扁(新聞、網站)總統未來兩岸政策的影響,淡江大學教授阮銘指出,他始終都是站在公投真正的反方,認為公投結果根本不代表什麼,且因為第二道「對等談判」題目並無設計談判前提,這對陳總統就充滿彈性與詮釋的空間。

 東吳大學教授劉必榮認為,公投其實就像潘朵拉的盒子,一打開這項禁忌,往後政府要面對的就會是要求公投的聲浪較大。公投雖然是用直接民主的形式來補充間接民主的不足,但這次公投反而激發選民族群撕裂等情緒,這反而是更重要的民主指標;他認為,不論公投結果如何,其實只是流於情緒性及意識形態的解讀而已,根本沒有分析的必要。

 東華大學教授楊開煌認為,公投結果如何根本不重要,320公投只是為陳水扁總統量身訂做的選舉武器。

 國策研究院執行長羅致政表示,公投既然與總統大選掛勾,這兩個公投題目的意義,便完全取決於新任總統去賦予其意義。正因為這兩道公投議題充滿許多模糊性,所以被詮釋的機會非常大。

 羅致政說,現在陳總統連任,雖然這兩道題目是陳總統主張推動,但如何詮釋還是要看陳總統的意願,這與學者解讀的意義將會有很大落差。

 羅致政認為,現在公投結果既然投票率根本沒有超過百分之五十,這僅能解讀為泛藍的動員成功,這裡的公投就沒有所謂展現人民意志的民主意涵的意義,也沒有任何國際或兩岸的意義。

 中央研究院歐美所助理研究員廖福特則說,這顯現出公投制度的設計缺陷,像公投的第一道門檻,投票率須過半的設計,就是其他國家所沒有;如果公投制度不變革,未來任何公投要作有效決的可能性相當低。

 廖福特指出,現在要觀察的是,在所有有投公投票中,贊成的比率皆高達百分之九十以上,這也是陳總統所著重訴求的部分;人民必須思考,如果沒有選舉考量,則公投的結果將會有不同的情況出現。93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