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通:未來四年扁政府兩岸政策基調不變

  • 2004-03-22
 (中央社記者李佳霏台北二十一日電)大陸委員會副主委陳明通說,很遺憾這次公投因程序性的爭議未成案,但從贊成者比率超過九成以上來看,仍可作為兩岸發展的方向,未來四年扁政府執政,兩岸政策的基調仍不變,重點仍在善意和解、積極合作及永久和平,希望兩岸能藉由溝通,培養兩岸間的信任,建構更長遠的關係。
 為加強香港主要媒體主管與台灣學者專家的意見交流,中央社今天主辦「台灣民主化與兩岸關係」座談會,除由中央社社長胡元輝主持外,並邀請陳明通、政大中山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所教授趙建民、國民黨籍立委陳學聖、民進黨籍立委郭正亮等人與會。

 陳明通首先簡要勾勒台灣民主選舉的歷史進程。他指出,台灣民主意識培養與建立,可追溯到日本統治後期,台灣真正的民主化及開放應在一九八六年,允許民進黨作為反對黨而成立,進而解除戒嚴。至於奠基性的選舉,則在一九九六年第一次總統直選,確認二千三百萬人作為政治的共同體。

 二○○○年的總統選舉則是深化民主,也完成第一次政黨輪替;二○○四年則是民主鞏固時期,陳總統當選連任就在於鞏固民主的意義。

 陳明通說,台灣的選舉其實是包含二層面,第一、國家認同議題辯論,重建國家認同;第二、政治體制辯論,包括國會全面改選、國會席次減半等政治典章制度的變革訴求,以及公投制度的實行。

 他認為,經過這些歷程,已使台灣選舉民主化更加完備,邁向正常民主國家的道路。

 陳明通指出,二○○○年時由他及民進黨籍立委郭正亮等人起草的中國政策白皮書,就已提出兩岸關係的未來發展方向,第一、處理好兩岸關係,首先要凝聚國家定位共識;第二、建立兩岸穩定互動機制;第三、發展兩岸經貿合作關係。

 他說,民進黨執政四年來,仍按上述三大方向來加以落實,如召開跨黨派小組,明確表達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的國家,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互不隸屬、互不代表。

 陳明通指出,從這次選舉可發現,對台灣主體意識的型塑,如中華民國就是台灣、台灣就是中華民國、守護台灣、二二八台灣民主長城的呈現等,皆對國際宣示是台灣主流民意。

 他表示,在建立兩岸穩定互動機制層面是,兩岸對終極結果沒有共識前,應有過渡性的安排,包括信心建立機制(CBM’S)、相互承認司法判決權等。

 他說,以上民進黨政府的兩岸訴求,都希望最後透過公民投票來完成,可看到公投第二題「對等談判」,就已是二千年的重要訴求。這是民進黨政府對兩岸關係的一種長期看法,希望藉公投讓人民來共同審視,進而獲得人民授權,與中共展開協商。

 陳明通表示,很遺憾這次公投因程序性的爭議而未成案,但從贊成者比率超過九成以上來看,國會也曾對兩個公投議題表達支持,因此從實質內容來看,仍可作為兩岸繼續發展的方向,陳總統昨日的當選演講,也表達願意推動兩岸和平穩定新世紀意願。

 陳明通指出,未來四年扁政府執政,兩岸政策的基調仍不變,重點仍在善意和解、積極合作、永久和平,希望兩岸能藉由溝通,來培養兩岸之間的信任,建構更長遠的關係。這方面目前中共對此尚無回應,但盼望中共能正常理性、健康地去思考未來兩岸關係的發展。93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