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台北十日電) 跟過去十個「五年計畫」不同,中國共產黨十六全第五次中央委員會議討論的第十一個五年為期的國家發展計畫改稱「規畫」,這個小小更動受到媒體注意,而似乎為了不讓大家失望,中國官方今天給了個說法。
中國官方媒體新華社今天說:「規劃取代計劃,是中國在宏觀經濟運行方面變政府主導為以市場為基礎的進一步轉變,展示中國作為一個迅速發展的經濟體,是世界眾多市場經濟國家一員。」
報導接著指出,中國一九九二年明確提出建立市場體制,二零零二年中共十六大報告明確指出『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二零零三年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作出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決定。「在此背景下,體現計劃經濟特色的五年計劃到了淡出之時」。
新華社這篇報導說,科學發展觀是編製十一五規劃最重要的指導方針。它意味著,中國要從過度依賴資金、自然資源和環境投入,以量的擴張實現增長,轉向更加依靠勞動者素質和技術進步,以提高效率獲取發展。自主創新將成為經濟結構調整的核心。
報導又說,一字之變,與構建和諧社會的宏偉目標緊密相聯。
構建和諧社會是十一五規劃的重要內容。這就要求把以人為本理念落到規劃中去,從單純以增加GDP為出發點,變為把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作為核心,把人力資源開發作為重大舉措,強化有關擴大就業,加強義務教育、公共衛生和公共安全,健全社會保障等方面的內容,更多地關注欠發達地區和困難群體。
報導也指出,規劃取代計劃,是政府工作方式轉變的一項內容。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的工作方式發生變化。由過去的指令性計劃,轉向戰略性、政策性、指導性規劃;由過去注重產業發展、指標分配的規劃,轉向強化公共資源、公共產品、服務配置和空間定位的規劃;由過去完全由政府主導的規劃,轉向政府、社會、企業全方位合作的開放型規劃。
規劃取代計劃,也是中國為適應加入WTO後的新形勢而做出的一個非常關鍵、重要的改動,是中國加大對外開放力度的一個舉措。
報導指出,十一五規劃還在醞釀中。政府職能必須轉變;各級幹部要進一步轉換工作方式;政府和企業要相互調整關系,使企業真正成為自主創新的主體。
報導說,各地十一五規劃編製也要適應變化。在規劃理念、規劃體系、規劃內容、規劃方法上全面體現科學發展觀;結合本地實際和特點,研究改變傳統的思維定式和規劃模式;將人口與經濟、經濟與社會、城市與鄉村、人口經濟與資源環境在具體地域上統籌協調起來,把科學發展觀落到實處。
解讀十一五「規劃」:計畫經濟淡出時機已到
- 2005-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