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記者陳榮昌/縣府報導) 永續發展議題為中央政府施政主軸,中央並訂今年召開「國家永續發展會議」,為彰顯縣府的重視,縣府除已研議永續發展策略規劃書外,也強調,將秉持永續發展的原則,達成「建構優質自然文化環境,邁向健康活力島嶼社會」的發展目標。
「國家永續發展會議」訂今年四月二十日至二十二日召開,中央政府已依照議題蒐集、分區及預備會議、召開大會等三大階段,邀請各界人士舉辦座談會,針對國家永續發展的相關議題,如國土規劃、環境品質、資源保育、污染防治、災害防治、社會公義等,提出相關建言,做為「國家永續發展會議」討論議題。
「永續發展」觀念也列為離島建設主要目標,為確保各類建設計畫之執行能符合生態永續原則,經建會亦研訂為「離島建設基金補助計畫」績效指標,做為未來政府計畫檢討之依據。
為彰顯縣府對推動永續發展工作的重視,縣府除已委託研擬出「金門縣永續發展策略規劃書」外,也訂定管理辦法及建置永續評量系統指標。
金門縣府表示,將秉持永續發展的原則|「既滿足當代人之需求,又不危及下一代人滿足其需求能力的發展」,並在環境容受力與承載量的限制下,促使經濟生產、社會生活與環境生態能夠平衡發展,在金門縣永續發展的四大願景|「生活的金門、生態的金門、觀光的金門、兩岸的金門」等推動工作中,達成「建構優質自然文化環境,邁向健康活力島嶼社會」的發展目標。
金門縣府認為,金門是一個典型之大陸性島嶼,由於位處大陸東南沿岸,其所形塑的島嶼發展特性,深受到自然生態與人文環境的影響。其對生存發展資源的相對依賴性與資源的有限性,使外來的影響經常受到很大的衝擊,且衍生了不少的環境問題。永續發展的思維與行動,將對金門在整體環境變遷發展趨勢中,建構一個足以適變自如的生存環境,使地方社會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與自然生態,有平衡穩定的互動與發展。
金門縣府指出,從戰地政務轉型到發展觀光,從軍政一元化到開放後之多元化發展,這就是近代金門發展之重大轉折。但由於觀光發展缺乏整體妥善的規劃,因而導致當前觀光服務品質不良,以及環境遭受到嚴重的破壞。又因為開放觀光,短期間湧入大量觀光客,產生了大量垃圾、超抽地下水及供電不足等環境問題。縱然出現許多發展受阻的事實,但是觀光依然是未來發展的目標。由於政治環境使然,金門處於兩岸間之轉折點,「小三通」是金門未來發展的重要契機。在全球化的潮流下,金門如何在永續發展的取向上,營造環境優勢條件,使成為兩岸中繼站。以全球化的思維、推動地方的事務,實現『讓兩岸認識金門、讓金門走向世界』的目標,使金門成為全球獨具風格的永續島嶼。
金門 縣府說,今後,金門應發展生態保育及環境保護,極力推行基礎與公共建設,展現海島生態之美,維護生物多樣特性,發展成為生態的金門;以整體規劃方式,善用人文與自然資源,發展精緻生態旅遊,使成為優質觀光的金門;建立金廈互利互容、和平交流的良性發展空間,使成為兩岸共生共榮的金門;在改善健康醫療環境之前提下,落實永續經營理念,以具體有效的行動策略,提昇民眾生活品質,使成為生活的金門;「建構優質自然文化環境,邁向健康活力島嶼社會」,使成為永續的金門。
金門縣府表示,金門縣地方永續發展策略規劃乃是以環境生態為基礎,提昇居民的生活品質。以生態環境的承載量,作為經濟發展的限制條件。以共同解決環境生態問題,打造美麗共生的淨土。以永續發展的理念,突破傳統政經意識型態的矛盾對立,促進金廈兩岸的關係。為了達到金門成為永續島嶼的目標,縣府成立地方永續發展委員會,作為擬定地方永續發展的策略規劃行動團隊。同時也為了讓地區居民了解永續發展對金門的重要性,鼓勵民眾積極參與投入,共同推演出最佳的發展願景,並訂定生態保育、基礎設施與公共建設的各種法規與準則,建立執行、追蹤、評估與反饋機制,使真正落實永續發展的策略行動與目標。
金門縣府強調,金門縣地方永續發展策略規劃不只是觀念與理念的陳述,而且是真實建設的發展藍圖。它將經過法定程序,使其具有政策引導的法律規範與效力。所涉及的任何開發建設,都要參酌金門縣地方永續發展策略規劃的主旨與內容,作為指導的方針,並杜絕因土地投機與不當的建設所導致生態環境的破壞。
金門縣府也指出,永續發展的主要意義是:「人類有能力進行可持續性的開發建設,但是不只要能夠滿足當前人們的需求,而且不致危及到下一代滿足其需求的能力與機會」。在人類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謹慎的認知地球環境的承載能力,以避免侵害未來世界的持續發展機會,乃是建構在經濟發展、環境保護及社會正義三大基礎之上。金門的永續發展,亦應與二十一世紀的科技相結合,回歸人本情懷,讓金門所處的環境,成為綠色的科技島。也希望藉由凝聚永續發展共識,使金門不再是成為人口外流的僑鄉,而是吸引人們樂於前往與返鄉定居的桃花源,使金門成為真正的永續島嶼。
金門縣府為金門永續發展打造願景
- 2006-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