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記者張建騰/專題報導) 成也是觀念,敗也是觀念!金門砲陣地的數量和密度是世界之最,但過去贏在戰爭的,未來卻未必能贏在觀光!戰地遺跡的存與廢,要靠智慧去做抉擇;成與敗,則要靠觀念。
綿延七百公里的法國馬其諾防線(Maginot Line),花了五十億法郎,費了七年的時間才完工,區內佈署了十七師的重兵,另有其他的預備師,卻在十七天(一九四○年六月五日到二十二日)就被德軍突破。馬其諾防線雖然失敗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卻在現在的國際觀光競爭中成功地脫穎而出!
金門籍的備役少將鄭有諒表示:成也是觀念,敗也是觀念!馬其諾防線就是最顯著的例子。反觀金門的砲陣地|金門的砲陣地雖然已經贏了戰爭,會不會繼續贏在觀光呢?他在金門國家公園對此發表了二個小時的演說,講題為︿從歐洲戰場之借鏡探討地區砲陣地重新規劃之我見﹀。演說中他例舉了砲陣地現況,也提出了規劃的建議。
鄭有諒曾任砲兵連長、營長、指揮官,還有砲兵學校的總教官(目前是行政院退輔會台東農場副場長)。他的具體建議包括:金門應成立一個軍事設施(破銅爛鐵)的收管處;這些東西一旦少了一件,就是永遠消失了一件。未來有一天,如果金門要成立一個全世界最大的軍事博物館,這些東西是有錢也買不到的!
西元一九二七年至一九三五年前後,法國在其東北部精心構築一道號稱銅牆鐵壁的防線,並以主要倡導者法國陸軍部長馬其諾的姓氏加以命名。它是一條超現代的防禦體系,以厚實的混凝土築成,配備重機槍,有住宿區、供應倉庫和地下鐵道,更不可思議的則是升降堡壘的設計。不過,德軍在一天之內拿下了盧森堡和比利時,渡過索姆河,快速攻下了防線北端,使整個防線成為廢物。
鄭有諒曾經考察過法國的馬其諾防線。他認為馬其諾防線的興建,是主張防禦觀念所造成的失敗;法國人後來沒有拆掉馬其諾防線,卻又是觀念上的成功,轉而使它在觀光事業上大放異彩。
反觀金門的砲陣地,雖然在八二三砲戰中獲勝,但並未在觀光發展上成功。金門有僑鄉文化、閩南文化、自然生態、戰役史蹟等四大資源,但以軍人的角度來看,戰場遺跡的保存和維護,並沒有受到重視。他認為金門不應該忽視軍人的智慧;對戰場遺跡的保護,絕非粉刷了事,也不是搞一搞泡沫式的裝置藝術可以算數。
由重新規劃後的歐洲戰場|馬其諾防線,可以得到的借鑑如下:古堡被完整保存(一些有價值的殘跡被保留而非修護)。設立大型的軍事博物館。保留坑道碑記及眺望古戰場的兵棋台,坑道中保存了戰爭時期的裝備,保留原始坑道中的鐵軌及運兵車廂,保留諾曼第登陸的作戰模型圖,保存戰爭時期使用的裝備及資料文件,把砲堡及陣地變成休閒憑弔的場所,規劃觀賞登陸海灘的兵棋台及環島步道。
反觀金門砲陣地的現況如下:反空降堡變成了廣告看板,殘堡荒廢遍地,閒置武器無人收管,海岸工事據點任其荒廢,營區庫房閒置無用,作戰兵棋沙盤無人維護(若消失,以後是做不出來的),反制敵人的空降樁所已賸無幾,營房砲堡未能整體規劃。金門的砲陣地可以怎樣規劃?依鄭有諒個人的看法,他認為可以這麼做:
一、成立大型的砲戰軍事博物館,包含:火砲、陣地、裝備、原始資料、文件等等。要大到可以涵蓋八二三紀念館、俞大維紀念館、郝柏村砲兵指揮所、大智樓資料、胡璉紀念館等。
二、規劃觀海步道及砲堡(陣地)觀海景點,例如南隘砲陣及砲堡坑道。
三、將砲堡及附近景觀統一規劃。例如,太武苗圃內或茅山塔下的砲堡(陣地)。
四、砲堡民宿旅館。
五、砲堡啡啡屋、卡拉OK、碉堡婚紗館。(這部分,縣政顧問陳癸淼、縣長李炷烽都曾提出過。)
六、砲兵射擊及震撼模擬教室|透過3D(三度空間)製作,讓效果跟真的一樣。
七、砲堡美術館|將昔日戰爭中,可歌、可泣的人物轉化為書畫、雕刻、陶藝、攝影:::等。
八、設立精神標語牆。
九、規劃完整的解說牌|目前以建功嶼做得最完整,但建功嶼的兵舍或陣地太空洞,缺少裝備及資料文件。︽正氣中華報︾、︽吾愛吾家︾等精神戰力的東西,都可以陳列。
十、規劃環島濱海軌道電車,用以遊覽戰場的海岸據點、工事、陣地、海灘等。電車的構想,也可加諸於擎天廳。
鄭有諒表示:金門這些得來不易的軍事設施,那些該留?那些要拆?如何規劃?如何配合?不但考驗金門人的智慧,而且必須訂出一套高標準的作業規定,才不會追悔莫及。利用戰役遺跡去創造金門的觀光事業,就像打一場戰爭,如果不建立在正確的觀念上,讓全民參與,而只是在技術門面玩玩花樣,花再多的錢,終歸要失敗;而且應該要讓軍事人才與地方配合。
他說:古早的、原汁原味的,才是讓人回味無窮的觀光資源;否則,觀光客來過一次,就會頭也不回地走了。戰役史蹟、軍事設施、坑道、據點,是金門發展觀光的利基,可以為金門賺取大把的鈔票。金門的戰役觀光可以創造出世界奇蹟,但成也在觀念,敗也在觀念!
金門砲陣地數量和密度居世界之最
- 2006-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