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學學術研討會隆重開幕

  • 2006-11-12
 (金門記者陳榮昌/縣府報導) 以「金門人文」、「金門戰役」、「金門戰略」、「金門經濟」與「閩南文化」等課題為主、為期二天的「金門學學術研討會」,昨日假文化局隆重登場,縣府強調,「觀光立縣、文化金門」是縣政建設目標,召開是項研討會,不僅展現地區的文化熱度,也彰顯金門的鄉土情懷,希望藉此一研討會,讓更多學者專家投入金門學的研究,再造金門為新世紀的海上仙洲。

研討會由副縣長楊忠全主持,來自台金學者共聚一堂,為金門學研究奉獻心力。楊忠全表示,金門有自己的寶貝、特有的文化,如僑鄉文化、戰地文化、閩南文化等,都有可觀之處,透過資料整理、會議召開,使金門學逐步成形。

國立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陳德禹致詞表示,在世界潮流快速變動、資訊激增的情況下,更突顯文化的重要性,對於縣府舉辦金門學學術研討會,他認為是好的開始,也是啟動文化列車的宣誓。

台灣新生報業董事長黃金文教授稱許縣府對金門文化保存的重視,也推崇這次研討會論文的豐富性。他也對金門人在僑鄉發展、戰地煙硝中,艱苦卓絕的精神表現,予以肯定、稱讚。

萬能科技大學學務長劉易齋教授,唸博士班時曾造訪金門,他表示,這是一次台金學術菁英的會合,他認為,金門有特色、有創意,因此在兩岸三地、四地思維中,將會勝出。他也指出,金門的文化底蘊更勝台灣,若能突顯文化核心價值,藉此與世界接軌,將是很好的出路,而他也相信,透過二天的會議,將可為金門未來找到一個出口。

文化局長李錫隆感謝大家參與文化盛會,他表示,文化局擔負推動金門文化的重任,地區以文化立縣,金門的發展史就是中華文化的縮影,召開此項研討會,不僅展現地區的文化熱度,也彰顯金門的鄉土情懷。

李錫隆也說明金門學研究的定義,他指出,金門學研究的範圍以人為本,以事為體,舉凡關係著這座島嶼的種種,都可探討,但受限時間人力,這次的研討會,以探討「金門人文」、「金門戰役」、「金門戰略」、「金門經濟」與「閩南文化」等五項課題為主,希望藉著該研討會的召開,讓更多學者專家投入金門學研究,再造金門成為新世紀的海上仙洲。

而在為期二天的研討會中,共進行四場次計十二篇論文發表及一場次的座談會,昨日各場次論文發表分別為:

第一場(上午十時二十分至十二時)由陳德禹教授(國立台灣大學政治系) 主持;李仕德(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副教授)|「金門旅日華商陳國樑與泰益號」,講評人|李汾陽副教授(開南大學通識中心主任);李增(明道管理學院中國文學學系教授)|「從邱葵蔡獻臣論證朱熹對金門理學之影響」,講評人|董金裕教授(國立政治大學教務長);郭哲銘(金門學研究會理事)|「金門區域意識與認同的形成與嬗遞」,講評人|邱仲麟博士(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

第二場(下午一時三十分至三時十分),主持人為劉易齋教授(萬能科技大學學務長);王傳照(宜蘭大學軍訓室主任人科中心講師)|「金門在我國國家戰略中地位的回顧與前瞻」,講評人|段昌國教授(國立宜蘭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戴振良(萬能科技大學軍訓室主任兼副學務長)|「從八二三戰後論金門的戰略地位與發展」,講評人|林明煌副教授(萬能科技大學通識中心主任);羅德水(台北市教師會總幹事)|「尋找兩岸新座標|淺論金門人的兩岸觀」,講評人|黃德北副教授(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

第三場(下午三時三十分至五時十分),主持人為黃金文教授(台灣新生報業董事長);王春源(國立金門技術學院企管系教授)|「論金門之政經文教理想與偉大商人行商應有之道」,講評人|張美霞教授(國立警察大學外事系教授);翁錦棟(台灣東南技術學院資管系教授)|「由金廈大橋論兩岸發展『金廈國際自由都市』之願景」,講評人|張士行教授(萬能科技大學經管所暨鴻海企業講座教授);王昭偉(國立中央大學企管研究所博士生)|「金門興建金廈大橋之效益與金門政府宜採之建設因應政策分析」,講評人|黃英輝(台北開放社會中心會長,北京清大政治經濟學博士)。

今(十二)日續將進行的研討會內容為:

第四場(上午八時三十分至十時十分),由傅應川將軍(中華軍史學會會員)主持;鄭傑光博士候選人(新文藝學會研究員)|「1949年台海危機金門戰役的歷史教訓」,講評人|卞鳳奎(關西大學歷史博士);田立仁(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法學博士)|「民國卅八年金門保衛戰期間李良榮將軍運用裝甲兵之研究」,講評人|王祿雄備役少將(中華軍史學會會員);吳宗器(金門技術學院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兼主任)|「走過從前|金門地區戰地政務之回顧與轉型」,講評人|楊肅獻教授(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系)。

第五場(上午十時三十分至十二時)為座談會,主持人是金門縣文化局局長李錫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