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病毒進入高峰期 衛局展開相關防治措施及疫情調查

  • 2010-06-02
 【記者曹重偉/南竿報導】隨著氣溫逐漸升高,腸病毒也已進入高峰期,連江縣衛生局近日陸續接獲醫院通報診斷為疑似腸病毒感染,庖疹性咽峽炎,立即展開相關防治措施及疫情調查,並依據傳染病防治法相關規定進行防治衛教宣導,提供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前兆病徵供民眾參考,呼籲鄉親勤洗手,留意幼兒症狀並小心防範。
 因應目前腸病毒進入高峰期,衛生局及校方已加強相關消毒及防治措施,以降低傳染他人之機會,遏止擴大流行之可能,並採取患童檢體送至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檢驗,並逐一個案疫情調查及相關衛教宣導加強消毒。衛生局並展開聯絡全縣幼稚園及托兒所,請其加強腸病毒防治並加強通報,目前仍持續監視各醫療院所腸病毒病例通報,追蹤病例康復及疫情狀況。
 大多數人在感染腸病毒後,約七至十天即能痊癒,但是有極少數的人感染腸病毒後,會出現嚴重併發症,如腦炎、腦膜炎、急性肢體麻痺症候群等。另根據研究顯示,若家中有第二個幼兒感染腸病毒時,要特別小心注意其病情的發展,因為第二個病患所接受的腸病毒之病毒量往往較高,其嚴重程度可能提高。
 腸病毒的傳染力雖強,仍可透過簡單的衛生保健動作,有效降低感染的機會。9要項遠離威脅:1.勤洗手,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是最重要的。2.均衡飲食、適度運動及充足睡眠,以提升免疫力。3.生病時,應儘速就醫,請假在家多休息。4.注意居家環境的衛生清潔及通風。5.流行期間,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6.減少與疑似病患者接觸,尤其是孕婦、新生兒及幼童。7.新生兒可多餵食母乳,以提高抵抗力。8.兒童玩具(尤其是帶毛玩具)經常洗清、消毒。9.幼童之照顧者或接觸者應特別注意個人衛生。
 目前國內對於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已有很好的治療方式,因此,若家中幼兒感染腸病毒時,自症狀開始後七天內要特別注意觀察病童是否出現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請立即就醫,以掌握治療黃金時間,避免小孩病情惡化。該局也提供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前兆病徵供民眾參考,包括:
 一、嗜睡、意識不清、活動力不佳、手腳無力,除了一直想睡外,病童顯得意識模糊、眼神呆滯或疲倦無力,原來活潑的小孩會變得安靜不想動,但發燒本身就會影響小孩活動力,所以上述症狀的判斷應以體溫正常時的精神活力為準。
 二、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 通常是在睡眠中時出現被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隨著病情變化嚴重時,在清醒時也會出現。另外,病童可能因肌抽躍症狀而變得無法入眠。
 三、持續嘔吐, 嘔吐可為腦壓上升的症狀表現之一,嘔吐次數愈多愈欲要注意,尤其是伴隨嗜睡、活動力下降,或只有嘔吐而無腹痛、腹瀉等腸胃炎症狀時,需要特別注意。
 四、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小孩安靜且體溫正常時,心跳每分鐘120次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