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記者陳志堅/報導】為發掘潛存危安因素,促進單位官兵團結和諧,馬防部日前假心理衛生中心舉辦心輔志工研習,由指揮官張中將親蒞主持。指揮官於致詞時表示,辦理「心輔志工研習」的目的,在於強化官、士、兵正確的服役態度及建立良性溝通管道。隨著工商業快速發展,物質生活水準提升,絕大多數役男從小即在舒適的環境下成長,備受家長呵護,缺乏主動拓展生活經驗的意願與自信,面對軍隊嚴格規律的訓練,難免出現無法適應之情形,雖然大多數役男經過一段時間後能逐漸適應,但仍有不少役男無法適應,因而造成部隊管教、訓練上的困擾。
會中,指揮官除聽取各單位心輔志工,對高關懷群人員近況簡報,隨後即針對各連隊可能發生的危安情事,提出最有效的對應方式及解決方法。指揮官強調,心輔志工是連隊弟兄和幹部之間的溝通橋樑,也是最能近距離了解弟兄生活情況的人,平時應關懷連上弟兄,掌握連隊人員心緒,在第一時間內發掘單位「急、難、病、痛、苦」人員,適時予以安慰、鼓勵,並將問題傳達給幹部,希冀盡速解決問題,以消弭危安因素於無形,進而營造部隊愉悅和諧的生活環境。
會後,指揮官提出下列四項要點,期勉與會人員均能以身體力行:
一、落實新進人員輔導:
大部分的新進人員若超過三個月,仍無法熟悉環境,則表示對部隊生活環境適應不良。故在新進人員入營三個月內,為適應的關鍵期,心輔志工應於個案入營後即主動集中宣教,或做團體諮商,使個案對環境、生活及工作型態先做了解,並有主動適應的心理。輔導三個月後,可以配合量表測驗對其適應情形做一鑑定,已決定是否須對成員中某些特定人員再持續追蹤輔導。
二、確認個案問題所在:
對新進人員實施晤談輔導後,發現有問題之個案,即應主動約談並予以協助,了解問題之所在,並評估個案處理問題之能力,使個案了解其所處的環境,及其環境中該由自己所完成的工作具體事實,對其他問題能主觀的自我察覺,而後在輔導的過程中,才能有效的解決問題。
三、與單位主管溝通:
有少數的心輔志工忽略與個案主管的溝通,然而部隊的適應若只是個案及心輔員的努力,是絕對不夠的,且勢必事倍功半。因為個案若無支持系統的協助與關懷,其問題很難有效的處理,如能與單位主管做良好溝通,連隊上配合採取相關的處理方式,定能讓個案融入部隊生活。
四、與個案家屬保持聯繫:
當個案適應不良時,可向連隊主管溝通,派遣幹部至個案家中實施家庭訪問,除可深入了解個案的問題外,同時可藉由家屬對個案的支持與協助,使個案早日適應部隊生活,與個案家屬聯繫的另一項功用,就是讓家屬也能共同參與輔導過程,並共同承擔輔導的成敗。
最後,指揮官再次強調,心輔志工是「初級防處」的第一線人員,應有效運用雙輔導人,協助單位主管早期發現官兵的心緒問題,並妥善採取輔導管制措施,協助解決問題。同時也要主動關懷,使單位官兵樂於反映壓力、傾吐心聲,建立良好的雙向溝通,才能協助健全內部管理,杜絕危安事件。
指揮官主持心輔志工研習
- 2008-08-25

為提升心輔工作成效,促進單位官兵團結和諧,馬防部日前假心理衛生中心舉辦心輔志工研習,指揮官於致詞中表示,心輔志工為第一線輔導人員,應隨時掌握單位弟兄心緒,並針對「急、難、病、痛、苦」人員,適時予以安慰、鼓勵,以期消弭危安因素於無形。(圖/文:陳志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