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慶曾說:「先天環境的好壞,不足喜;亦不足憂,成功的關鍵完全在於自己的努力。」而他的一生正是這句話最好的寫照。
王永慶出生於茶農之家,國小畢業就到嘉義的一家米店當學徒,客戶買他的米,不用上門買,王永慶會將米送到客人家中。送貨到府後,他還會幫客人洗米缸、淘陳米,把舊的米放在新米上面,這樣米才會常保新鮮。另外,王永慶勇於嘗試石化工業,他運用賣米等收入所累積的大量資金,配合政府規畫投資生產PVC塑膠粉,在西元一九五四年創辦了台灣塑膠公司,王永慶用「追根究底、實事求是的態度」經營事業,使台塑由年產四萬公噸的PVC廠,一路向上游發展,台塑集團成為台灣經濟奇蹟的象徵。
事業成功後的王永慶,「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投身許多熱心慈善事業的活動,除了慷慨的在九二一大地震和四川大地震時捐出鉅款救災外,還創辦了明志工專和長庚醫學院等學校,這些學校都有免費名額提供給原住民及清寒學生就讀,除了免繳學費,還提供膳宿與零用金,並且輔導他們就業。另外,王永慶也透過旗下的長庚醫院推動器官捐贈,捐贈者的醫療費用將得以減免優惠。此外,他還捐款協助海峽兩岸一千七百多名聽障人士安裝電子耳,近年來更推動內地興建一萬所希望小學,期望中國境內無文盲。
從王永慶身上我明白了「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道理,只要我們肯好好努力,願意為自己的理想奮鬥,就會有成果。從小地方做起,做任何事都不要敷衍馬虎,以交差了事的態度處理事情,而是要專心認真的盡力去做,就可能成功。就拿學習來說,學習的態度要積極、追根究底,且持之以恆,才有可能有所收穫。千萬不要一開始很感興趣,做到一半遇到了困難,或是失去了興頭,就想半途而廢,這樣是絕對無法學好任何一樣功夫的。
另外,我覺得王永慶真是一個大善人,願意為社會救助做出貢獻,所謂:「『賺』大錢是『大』企業家,『捐』大錢才是『偉大』企業家。」沒錯!王永慶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等我長大以後我要向王永慶一樣,「賺大錢」還要「捐大錢」,救助所有需要幫助的人。從現在起我要用我的雙手,去幫助每一個貧困的人,不要再這麼小氣、吝嗇,要不然就無法成為一個堂堂正正的偉大企業家了。
我覺得王永慶真是一個了不起的人,一個這樣好的人就這樣離開我們,永遠告別這個世界,真是可惜!但是,我相信他的精神、典範將會永遠留在世人的心中。
王永慶給我的啟示/塘岐國小 林辰儀
- 2008-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