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顆星球上,每個相遇都具備意義,即使是一個過客。
有一個畫面,一段很耐人尋味的話,在一個訪談性節目上,主持人說到孩子為主題,有一位婦人說了這段話:「我的孩子很丟臉,都會讓左右鄰居說話。」這些話被一位來賓反駁的讓婦人無言以對,來賓:「那是你的孩子,不是左右鄰居的孩子,就算全部人都瞧不起他,你也不可以瞧不起他。」來賓激動的用台語重複了一遍,當時聽到這些話,我錯愕的看著來賓,這種情形已經不是少數人的情況了,你有說過你的孩子很丟臉這種話嗎?原來真正在摧毀孩子內心的是家長。
每個人都有過童年,快樂和不快樂,清楚和模糊,從哪個時候開始爸媽給的不是鼓勵而是責罵?就因為年紀的關係而有變動?數不清有多少本書是在說賞識你的孩子,看過書的人有真的做到嗎?還是只是看看罷了?真正一本好的書,是改變你的作為,你可以說我寫的東西根本不好,但是,你不能忽略以下這些話:「因為懂得,所以慈悲,如果遺憾存在,那些大導演就不會拍出多部關於父母之間的電影,因為懂得,所以不讓遺憾發生,不讓自己的傷口開在別人身上,如果沒有這個信念,很多作家就只是很會寫文章的人罷,文章不感動他人,有經歷,才有感觸。」
不是每個人都會做得到,一念之間,做不做在於你。
因為懂得 所以慈悲/中山國中 曹姿蓉
- 20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