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俗話讀後感/塘岐國小 陳亮

  • 2010-02-07
古時候有些監考的官員很不公平,一些明明學識很淵博的人,卻落榜了;而那些有錢人,給監考官一筆錢,就可以輕輕鬆鬆的考中,使得那些讀書人氣得七竅生煙,但也無能為力。
就算那些富翁上榜了,但那不是憑著自己的努力,上榜之後,那些知識也不是你的,而你也會一輩子良心不安,那還不如努力的讀書,上榜之後,你的成就感也會比較大,而且,那些知識,是屬於你一個人的,不管別人怎麼搶都搶不走。
誠實是一種美德,即使自己做錯事情也要坦白承認,勇於承擔後果。不做不公平的行為,如不偷竊、不作弊等都是誠實的一種表現。誠實的相反就是撒謊。在待人接物上誠實能討人喜悅,得到寬恕和改過的機會;在新聞報導上誠實能正面推動社會的良性發展,這就是誠實的好處。
但是誠實就好了嗎?我覺得還要用一顆愛心來表現誠實。用愛心說實話,就是在忠誠於事實的基礎上說成就別人的話,用愛心將別人從過錯中挽回。誠實的道理很簡單,可是學習起來卻是我們一生一世的功課,人生中每遇到一個新的情況,便是對我們的誠實美德來的一次試練和考驗。而往往它們的話語只做到誠實,卻沒有愛心,最後成了一把刀子,既傷了別人,也害了自己。
最後,我要說的是,誠實,做起來雖然容易,但是,禍從口出,在說實話之前,必須想一想這樣會不會傷害到別人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