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國小、國中、高中、大學,考試都會一直黏著你不放。只要在課堂上提到「考試」這兩個字,學生的心情想必立刻跌到谷底,並產生強烈的排斥感。
升上國二的我,能夠深刻體會這種心情。上課的時候,同學們的情緒本來很穩定,但是只要老師一提到明天或後天要考試,同學們的表情就變了,開心的氣氛頓時變成了死氣沉沉。為何考試會讓學生排斥?這就是考試制度的缺點,考試頻繁,有些老師為了讓學生在學業方面能夠有更傑出的表現,會逐漸增加考試量。雖然是出自一片好意,但是這樣反而給學生帶來很大的壓力,也使他們一天比一天厭惡考試。
考試制度的缺點還不只是這樣,升上國三後大家都會面臨基測,但是基測的題目從頭到尾都是選擇題而非問答題,導致許多人可以用猜測的方式去回答不會的問題,並不能夠藉此知道學生們是否真的懂、還是純粹靠運氣在猜測。這讓我想起曾經讀過的一篇文章,出處是國語日報,篇名叫「陪孩子讀世界史」,故事中作者的小孩在美國上歷史課時,剛開始勤查生字,唸得很辛苦,後來沒多久,他發現了投機取巧的方法,只要一味的對應課文順序就可找出學習單的答案,不用真正讀懂課文內容也可以拿到不錯的分數。作者發現這情形之後,與孩子溝通學習方法並進行陪讀、查生字,後來老師調整了上課的方法,改採學生預習、提問及課堂發表,如果當時作者沒有建議她兒子改變讀書方式,可能孩子在世界史這科的表現就不會那麼好了。以上的例子正說明了臺灣考試制度的缺點,而能否改變這制度的缺點是台灣教育界面臨的考驗。
我認為考試制度是有缺陷的,但是我相信這是可以改善的,只要有辦法處理這問題,臺灣的教育缺點也是會越來越少的。
漫談考試/中山國中 曾志輝
- 2011-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