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選擇的書名:勇氣與恐懼
該書之作者:布莉姬.拉貝
古代有一位賢明的智者說:「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每個人都會害怕,但是誰讓你產生了恐懼?又是誰讓你產生了勇氣?我們必須要怎麼做才能使恐懼從每個人的心中消失,讓自信與信心拯救每一位膽小的人,首先我們必須找到使我們感到恐慌害怕的源頭,好讓我們消滅他,不過要去哪裡找呢?其實他遠在天邊,就近在眼前,讓恐懼佔滿心頭,讓害怕將你吞沒的就是「自己」。
有句話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每個人害怕並不是因為膽小,而是因為所見所聞都不夠廣,對某些事物感到不了解而疑惑,而疑惑的背後暗藏的就是恐懼,但很矛盾的,俗話卻說出生之犢,不畏虎,其實怕與不怕,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知識的累積,還有見識的多寡而改變的,在青少年期,許多事情已懂得深思熟慮後再做決定,但是卻因為缺少了勇氣,而優柔寡斷,遲遲不肯下定論,等老了見識廣了,看透了人世間的悲歡離合,走過了人生大大小小的波折,看過了無數次使他驚訝的場景,已對人的生老病死已經習以為常,司空見慣,所以以上的例子告訴我們知識能夠戰勝恐懼。
人總是會害怕,害怕死亡,害怕蜘蛛,害怕失去,害怕上台說話或唱歌,害怕讓自己害怕,一直從茹毛飲血石器時代開始到這個日新月異的現代,到深不可測的未來,人們都會因為某些事情或事物而害怕,害怕有好有壞,全都要看你是如何看事的角度和觀點,一旦心境轉變,事物也都會跟著改變。每個人的心中也都有勇氣,但是能夠將他發揮在好的用途上的人,卻是少知又少,有的人為了和平為了正義,他股起了勇氣,出兵打仗,當要迎接勝利時,確被敵人給刺死了,無法接受最後勝利的喝采和喜悅的他,卻被世人永遠的惦記在心裡,名聲流傳萬事,並受到後人的崇敬,但有的人為了維持與朋友的友誼,聽從不對的命令,也同樣的鼓起勇氣去殺人放火,但跟別人同流合污的他,最後雖然得到了彼此之間的友誼,卻犧牲了最寶貴的生命,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另外還有一種人他先樂後苦,在前頭只想被別人讚美,自吹自擂,吹牛說大話,逞匹夫之勇。
像我也有一些親身的經驗,每次只要停電或是經過隧道時,我們通常都會驚聲尖叫,那是因為害怕黑暗的感覺,但當我們在睡覺時為什麼不會恐懼呢,其實是因為我們一旦有了心理準備,知道下一步會發生什麼事情認為一切都在你的掌控之下時,你就不會感到畏懼了,但如果相反的這件事如過出乎你所料,使你意想不到時便會開始害怕,好像一顆心被懸在半空中,隨時有可能掉落。
讀完這本書讓我曉得知識就是力量,唯有知識才能將恐懼打敗,所以我們平常要多閱讀書籍,才能懂得更多,當遇到困難時就不會手忙腳亂驚慌失措了。
「溫書知理 」-讀書心得/仁愛國小 李維容
- 2011-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