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心得———Late Spring/中山國中 柯忻辰

  • 2011-10-01
 東風輕拂,淡淡地,溫柔地,只是吹皺一池秋水,卻使我心波濤洶湧。秋天已盡,冬天毫不留情的加滿了油,爆發力十足的狂奔而來,不手軟的肆虐人間,刺骨寒風,好似永不停歇。
 你說,「沒什麼比這更殘酷了!」
 「不,」我要告訴你,皺著眉且認真的,「絕不是。」
 更可怕的是,被遺忘的脆弱小花,在石縫之間,遭人踩踏;被丟棄的襁褓嬰孩,在垂死邊緣,遭人唾棄……每個人都是上帝咬了一口的蘋果,有的大口,有的小口。不過,無論如何,重要的是,人要把握時機,力爭上游,努力站起來!
 法國文學家羅曼羅蘭女士曾云:「人生,不是一條舖滿玫瑰花的坦途。人生,每天都要面臨一場場戰鬥。」若你被關上一道門,自己要懂得另開一扇窗。
 這部電影的架構十分特殊,是以馬修老師的日記作核心,來講述池塘河畔育幼院的故事。
 「犯錯,必罰!」「犯錯,必罰!」院長以理所當然、不容異議的口氣怒吼。
 「這是哪門子的育幼院啊?」你不以為然地說,「根本是監獄嘛!」
 但是世界上就是存在著某種不公平,而需要正義的相挺。馬修老師就是扮演著溫和圓融的角色。他用愛,來感化學生,用信賴,彌補遍體鱗傷的小小心靈。他是身體力行的最佳典範!這或許就是貝比諾最終隨馬修老師而去的原因。
 你抗議道:「電影太完美了,真實世界是殘酷的!」
 別急著下結論,我的朋友。孟丹就是在權威的抵制下的「結果」,他不是沒救了,是他受不良影響的想法主宰了他。後來,孟丹被院長誤會自己偷錢,而放火燒了池塘河畔育幼院。
 原諒,是與人相處恨重要的關鍵。「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每個人都會犯錯,其實,錯誤是一種學習,學習改正,才是真正的關鍵。所以才說「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從莫翰奇(Jean-Baptiste Maunier)身上,我看見了希望、驕傲與被寬恕的喜悅!天使般的面孔,天籟般的嗓音,噢!別忘了他純潔地、陶醉地、夢幻地神情!
 真的,有希望在之處,痛苦也成歡樂。
 劇中的角色是維也納和唱團之團員,他們的La Nuit黑夜使我驚歎不已!莫翰奇的聲音,從頭頂流瀉而出,整個合唱團的共鳴,達到的圓融之處。我的靈魂,似乎隨之顫抖!
 在歌聲中,我彷彿看到了夜空,深黑色地。有如一位胸前別了一枚晶亮的寶石,身穿黑絲絨套裝的貴婦。整個人,好像悠游於墨黑的海洋中。
 真是一首溫柔地、淡淡地、靜靜地、悠揚地樂曲。
 真是太美了!我沉醉其中……我的心,無聲的吶喊。
 「風中飛舞的風箏/請你別停下/飛往大海飄向高空/一個孩子在望著你吶/在那暴風雨中/你高揚著翅膀/別忘了飛回我身旁」
 紙飛機片片飄落在馬修老師的身上,溫暖的文字,句句充滿別離之情。
 一種無與倫比的感動,在我心竄動!
 空氣中的冰刺消失了,冬,漸漸遠去。春,莞爾一笑,以輕巧的腳步來臨;溫暖的朝陽,灑了遍地金黃。樹梢,跟著吐出一片新綠。
 愛,讓人親吻著無限。愛,使荒蕪的心田盈滿關愛、真情與人性本善的奶蜜!
 希望我也能用一顆純真的心,將美麗的事,充滿世界的角落;以簡樸的愛,將明亮的燈,照亮社會的陰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