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從事文史工作的朋友,總是會問:「喜歡你住的
地方嗎?」得到的答案通常是:「當然喜歡!不然我為
什麼要這麼辛苦的做這些人家不要做的事?」口氣的熱
切和信心,似乎有著很強烈的傳染力,我想這就是近年
來台灣「社區營造」在各地蓬勃發展的原因吧「「有那
麼一些愛自己家園的人和愛自己社區的人,想要讓大家
一起來愛。
現在的社會,人們不愛管閒事,或是不敢管閒事,保
住自身的平安已是大不易了,為了讓社區更適於居住,
是需要有熱忱有傻勁的人起頭,但要讓住民從「自覺」
到「自決」是一個很漫長、很艱辛的歷程,但是只要這
個部份解決了,其他的事就能漸漸進行。所以營造居民
的在地意識,即社區意識是關鍵性的,用什麼方法,什
麼手段?如果結合社區居民的利益來設計,會比較好些
吧。利用居民曾有的共同記憶,再塑美好空間,使社區
的品質更富人性,更適合居住,這在中古或古老社區是
可行的,但技術性的問題仍是因時、因地、因事制宜的
。
台灣在四十年內,高度追求經濟發展,但在沒有很好
的社區建設基礎之下,經濟發展的結果,使得社區的品
質一直無法提昇,尤其一些都市內的社區
社區營造你我他/葛麗絲(馬祖)
- 2001-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