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掉「抬槓、爭論」的壞習慣/邱吉淦

  • 2007-03-09
 爭辯、抬槓、頂嘴,往往會讓多年昔日好友反目成仇,這是眾人皆知的事。但芸芸眾生細想之下,彷彿每一個人在小時候,都有這些壞習慣,但隨著年歲漸長,社會經驗的累積,聰明的人都將這些負面的作為早早拋棄了。他們逐漸懂得遇到不同的看法、觀點和意見的時候,去控制自己情緒,保持冷靜的態度,把不同的看法擱置下來,時間會證明誰對、誰錯。
 芸芸眾生要理解到,「爭論」最容易傷感情,這也是人際交往中的大敵。智者都會奉勸他人,應該把爭辯與友情分開來看,切勿混為一談。然而,仍有很多人身處其境,無法體會而陷入泥濘。最後不僅傷了對方顏面,也讓自己悔恨、懊惱不已,甚至造成終生的憾事。
 有些人生性喜歡抬槓,搭上話題就針鋒相對,無論別人說什麼,他總要加以反駁,你說是時,他一定要說不是;到你說不是時,他又說是了。這是種可怕的習慣,犯的人很多,而且往往不自知。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這些人不喜歡聽取別人的意見,在心目中只有自己。這些人個性傾向高傲、自大,而且自以為比別人高明,事事要佔上風。其實,即使真的比別人高明,這種態度也是要不得的。這種做法不為對方留一點餘地,好像要把別人逼得無路可走,才覺得滿意。或許你沒有想到這一點,但實際上你正在這麼做。也許就因為這種習慣,使你拒絕了許多朋友和同事的意見或忠告,使身邊的人逐漸離你而去。本來你是個好人,卻不幸擁有這種愛與人較頸的脾氣,讓自己走向坎坷、孤獨的生涯之路。
 芸芸眾生若想改掉這種喜歡與人抬槓、爭論的壞習慣,首先改善的方法是養成尊重別人的習慣。要知道在人們一般日常的閒談中,十之八九沒有絕對是非的標準。你的意見不一定是對的,而別人的意見也不一定是錯的。把雙方的總和再行分配,你至多只有一半的正確,既然如此,那麼你為什麼不尊重別人,每次都要反駁別人的意見呢?因為你不過有一半是正確而已。
 有時候,別人和你談話,純屬人際來往中的應酬言詞,他根本沒有準備請你說教,僅是大家碰面說說笑笑算了,這時你若自作聰明,拿出自以為是的更高超見解,別人絕不會樂意接受。所以,你不可隨便擺出要教導別人的姿態,那是令人反感的行為。若你的同事向你提出一個意見時,自己無法贊同,也要表示可以考慮,但不可馬上反駁。要是你的朋友和你閒聊,那要注意自己別作太多執拗,那會把很多有趣的生活話題,變得乏味無比。遇到別人真的錯了,又不肯接受批評或勸告時,別急於求成,往後退一步,把時間往後延長些,隔一天或一星期後再談此事吧!
 許多人因為喜歡表示不同的意見,因此得罪了許多朋友。所以常常有人勸別人不要去表示不同的意見。其實,這種看法也是很片面的,而且也是對朋友不忠實的,無論一個人多麼愛面子,除了極少數愚蠢、狂妄的人,幾乎每一個人都更喜歡有個忠實坦誠的朋友,能在自己為人處世差錯發生前,坦誠地指出缺失予以諫言與建議,當然,這些對朋友的諫言或建議,都希望在私下進行,而非在大庭廣眾之前。
 只要你的辦法是正確的,向別人表示自己誠懇的不同意見,不但不會得罪人,有時還會大受歡迎,使對方有聽君一席,勝讀十年書之感。但若把自己的意見看作絕對正確,視別人的意見是愚蠢幼稚、荒誕無稽的,那你無異在傷人,而且把對方傷的很重,而自己卻獲得一個仇人。
 芸芸眾生在人際交往關係中,不應該在小節處爭論不休,即使你不同意對方意見,最好技巧地表示,對方意見中仍有部分是你所贊同的看法,藉以緩和一下談話氣氛,使對方覺得你並不是在抹煞別人的一切。同時,無論你的意見和看法與對方差距有多大、多遙遠,相互理論衝突有多厲害,絕對不要表現出一種毫無商量的餘地。
 生活中,人們常會遇到一些喜歡唱反調、愛抬槓的人,對於那些人你會採用何種態度呢?通常,多數人採以不服輸的態度,向對方展開反駁。事實上,這種反駁往往是無效的,而你反駁對方的目的,乃是欲使他持有與你相同的意見,可能嗎?遇上這些人,你必須冷靜思考自己意見的希望所在,而並非即刻給對方反駁,並試圖徹底去擊敗對方的意見、論述,使他投降。而是應該以溫和、委婉的手腕與態度,表示自己的論點,讓對方在你懷柔的談話氣氛下,同意接納你的意見或觀點。
 芸芸眾生中每個人都有獨特的個性,大至思想、觀念、為人行事之道;小至對人、事、物的看法與評判。這些程度不同的差異,可能會轉化成人與人之間的爭執與辯論,任何一位有獨立、主見的人,都應該正視這個問題。留心我們生活的周遭,爭辯幾乎無所不在,上至國情政策、社會經濟、教育::::等;下至人們生活間食、衣、住、行甚至一場電影劇情,一部小說內容::::等,都能作為話題引起爭辯。這些對議題相互爭論的結果,往往留給自己非常不愉快的經驗,既要如此得不償地與人爭辯,為何自己不多加迴避、減少參與的場次呢?
 因為爭辯的目標指向很明確,每一方都以對方為「敵」,試圖將自己觀念強加於別人。所以,爭論不適合於雙方個人之間,而如果是用於團體知識、急智上,像辯論會似的,那就另當別論。但在個人相互間的爭辯,最後,雖然用某種事實或理論來證明你論點是正確的,你爭論勝利了,讓對方啞口無言。但你千萬不可忽略一點,他不一定就放棄他的思維來信奉你的主張。因為在激烈爭辯後,已經不是誰對誰錯的問題,而是被你駁倒使他懷恨在心,尤其是在大庭廣眾面對的爭論失敗者,他顏面盡失,在這種場景下,縱然自己得到口邊的勝利,但卻傷害了友情,從此他對你產生了隔閡,甚至可能一刀兩斷。事後自己必懊悔不已,同時,如果那位朋友度量小沒有氣度,說不定日後他會伺機報復呢!
 有些人在和朋友翻臉之後,明知大錯已鑄成,也故作不後悔狀,還經常這樣認為「這樣的朋友不要也罷。」其實,有這樣的念頭、看法是絕對錯誤的,因為壞處立竿見影,你失去一個友誼雙手,卻多了一雙仇恨目光的敵人。因此,古今中外的智者,都諄諄告誡世人,「芸芸眾生千萬不要輕易與朋友起爭執,而爭論更是友誼的殺手。」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哈斯頓在著作【爭辯誰贏】書中指出:「人們只在無關痛癢的舊事情上,才會無傷大雅地認錯。」這句話雖然不勝幽默,但卻是事實。由此也可印證,願意承認錯誤的人,是少數的,這也顯示人類的一種本性。縱然在一些事務上是值得自己去爭論的,但是在爭辯的過程中,我們仍需把握住自己的言詞、情緒。因為在爭論中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常常認為自己的觀點,才是最正確的,許多人往住只顧闡述自己的觀點,而忽略了要耐心、誠意地去傾聽別人的論述意見。
 這就會使原本善意的爭論事務,淪為針對性非理性的爭辯,這種現象是很危險的,也是很常見的。因為即使最善意的爭辯,也由於雙方的觀念分歧而引起,所以一開始,雙方就是站在對立的立場上,往往忽視對方的論點,或者是根本不加以分析,而只一味地表述自己的看法。
 爭論過程中,人們往往是情緒激動,彼此爭論的面紅耳赤。所以當雙方都各執己見時,自己應當控制情緒,把握自己。曾有件案列:某君與街坊鄰居,在某件公共事務議題上,彼此不同意對方的論點,產生激烈的爭辯、抬槓,某君因情緒過於激動,導致血壓上升併發中風症狀,所幸及時送醫救回一條性命。相信某君事後想起這件無謂的爭辯、抬槓行為,必感懊悔不已!
 爭論結束,若你是勝利的一方,則應該表現出自己的大將風度,不計較剛才對方的態度。朋友間爭論是一回事,而交情又是另一回事,切不可混為一談。爭辯結束,你也應該顧及到對方的面子,給對方一根菸或是一杯茶,以紓解對方的挫折感,若是朋友,你不妨要求他幫一點小忙,讓他瞭解你對他的依賴與友誼不變。為了讓失敗一方有個好台階下,這些小動作往往是化解結怨的良方。
 朋友,在現實而錯綜複雜的社會中,很多事務是沒有絕對的「是非、對錯」。我們不要為了自己一些不同的觀念,而參與那些無謂的「爭辯、抬槓」漩渦中,切記,那是件得不償失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