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是人類溝通的一種媒介。話,人人都會說,重點在說得好不好。一個會說話的人,走到哪兒都受歡迎;一個不會說話的人,則易招來災難而不自知,所謂:「一言興邦,一言喪邦。」正是此意。而話要說得好,要先學會傾聽,對他人有同理心,懂得察言觀色,才能達到良好溝通的目的,化解隔閡。
話要說得好,首先從學會傾聽開始。一句話說得合宜,就如黃金放在銀網子裡,銀網子就是指傾聽。一個人若只會自說自話、高談闊論、彰顯自己,是不會有人想跟他說話的。人際關係大師卡內基說:「不斷談論自己的人,不但沒有說話藝術,還深具得罪人的藝術。」因此和他人說話時,想要試著了解對方,傾聽對方談話是最容易了解人的方式了,也可以讓自己開口和對方說話時,不會發生失禮於人的狀況。傾聽別人說話、關心對方,自然而然就會說出合宜、得體的言語,達到良好溝通的方式。
話要說得好,需要有同理心。說話時要「聽懂」他人話中的涵意,進而站在他人的立場、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這才是成功的說話之道。心理學上有個學說名為「自我應驗預言」就是聽到的話會影響一個人的心態,常聽到正面充滿希望的話,這個人便無形中容易邁向成功的道路;反之,接收的都是負面的話,人便向黑暗深淵墜落。要曉得,吸引蝴蝶飛來的,是花蜜而不是毒刺啊!所以說話一定要謹慎,謹慎的說出每一個話語。
話要說得好,更要懂得察言觀色,將話說到恰當好處。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時機的拿捏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時候,紛爭的發生都是因為「言者無心,聽者有意」,徒留不必要的誤會與遺憾。適時的一句讚美、一句鼓勵,往往能讓他人收拾消極頹廢的情緒而重燃鬥志。
在日常生活中是隨時隨地都需要說話,而說話卻是一門藝術,話說的不好一生遺憾,能多傾聽他人說話,對他人有同理心,能察言觀色以後再開口,縱使不能舌燦蓮花,也能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紛爭,減少遺憾的發生,達成彼此溝通的目的。
說話的藝術/張維綱
- 201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