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生活中有沒有遇過這樣的人,就是那種很愛狡辯不管他是對或錯,為什麼會有人那麼喜歡狡辯呢?狡辯就是利用言詞狡猾的詭辯,沒是非沒公理沒正義,只是逞口舌之厲。「你繼續狡辯下去,只會讓你的立場更糟糕,事實不容狡辯。」耍嘴皮,我們真該譴責自己太天真,針對自己所屬社會階層的利益,設計不同的舞台和題目,狡辯者才有被扣分的可能。詐騙集團根本就是個詐術高明的狡辯者,或許有人會覺得這是在硬凹,雞蛋裡挑骨頭,或者是邏輯有問題;狡辯有時候也是出自於無奈,大多數人認為自己不是狡辯,而是時空經轉換狀況已經不一樣了。最重要的是自己意識到環境的影響力,我學習到一個人所處的環境,將會影響自己的人生決定;因為好狡辯者給人的觀感是「狡猾」,不想「負責任」。
我們在辦活動的時候,常會聽見狡辯的言詞,像是負責人卻忘記自己該負責的工作內容,或是聯絡人沒有好好的把人員給召集好等之類,這時候確實是會為了給自己一個好台階下而絞盡腦汁狡辯著,大致上說是因為別人的失誤而影響到自己,或是說自己今天的狀況不好,而不小心產生了平常不會犯的錯誤。而事情沒有到一定嚴重的程度的時候,人們或多或少可能是願意體諒的,畢竟人心在大多時候還是溫和善良,某些場合寧可相信他人只是在陳述一個理由而不願將它看做只是單純的狡辯或藉口。但當情況已經嚴重的影響到活動進行乃至團體利益時,那再狡辯真的是只會越描越黑,越讓旁人看不下去而已。
狡辯所面臨到最重要問題是「真誠」,這是無法避開的主題。真誠問題不僅出現在個體自身中,而且也出現在日常生活中;只要個體的嘴唇一轉動,言語辭句一開始分析,我們就發現了它,因為我們不能狡辯虛無,只能狡辯某人、事、物;我們無時無地都會遭遇到狡辯,這是狡辯與真誠之間常有的關係。人不同於其他的事物,因為人總是在他的現在中,暸解著他的將來,且往著將來而存在。假若人在他的現在裡,完全沒有過去所遺留下來的種種經驗,則不可能將他的目的投出在將來中。所以,人的過去是保存在現在中,且影響了他的將來。一個人的行為,也就表現他的信仰、認知、規範、表現等等,並創造出認同而與其他社群有異的價值與行為模式;當自己所認同的與他者有差異時而產生衝突。
狡辯,這真是一個難堪的壞習慣,當場被指責「你不要再狡辯了」,更是羞愧的面紅耳赤,幾乎讓自己想找個洞鑽。上星期有個活動,協助台南市救國團支援明達中學辦理日語研習營,有高中生的小弟弟小妹妹來,系上的老師就找了幾個工讀學生前來協助;這一天,我一共狡辯了兩次。剛開始,在高中生們緩緩地進來,老師的演講正式開始後,老師突然說到沒有可以指布幕的東西,我想老師需要的是一隻雷射筆或著一根指揮棒,這時候我應該起身去弄出一個這樣的東西,但是我沒有,我心裡只想著:我好想睡覺、我好想睡覺、我好想睡覺,沒關係有學弟妹在,他們會去用,我繼續坐著就好,看著老師也沒在說。而事後我指責自己為何沒起身,沒睡覺是自己活該不睡覺。
場地轉移,要教這些弟弟妹妹削蘋果、剝橘子,學生總是一有機會就會亂哄哄,而我們先行來到就是要先整頓好這些隨時會失控的高中生,但來不及了,老師火速來到,說:你們這些助理做什麼?我像被機關槍打一樣,心中:「不是啊!他們都不聽話,可是他們老師又在這邊,我不好意思罵人,門口這麼小一下要擠80個人,所以我們被卡在後面,他們的助理…。」這些話直衝上我的喉嚨,差點要脫口而出,可是我熟習這位老師的作風,再講罵更兇,所以硬把它吞回去。事後,我想了一下,老師確實沒錯,當下不管你身為任何一個角色,確實需要這樣的作為才能持續下去接來的計劃、維持應有的品質,而我所謂的不好意思、擠不進去、不聽話,反倒真的是爛理由、虛榮心、愛面子、事不關己的錯誤心態。
試想當下如果我狡辯了,事情只會越來越混濁,而自己也會因為更多的羞愧和遭受到的指責,於是後面會沒辦法面對自己真實的錯誤,而失去一次完整的學習機會;最慘的是甚至不知道自己在狡辯,視野還未開拓時,所看到的聽到的知道的還未涉略夠深,於是再回過頭來時,只能感謝老師的包容。只要一個人明白事理,可以分辨是非善惡,他就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那人在心中如何評估自己的責任?因此,我們對於尚未啟蒙的小孩或智商不足的病患,不但不會提出這方面的要求,而且還會照顧與體諒;換句話說,若是缺少這種價值,人格就不完美,人生也將不夠理想。
狡辯,好像是人人與生俱來的本能,自然反應性的保護著自己的立場,似乎沒有任何一個人在剛開始是不會狡辯的;但這種東西在現在社會來講,似乎不是一樣好東西,有時有點像自我催眠,把自己眼睛矇住,不讓自己看到自己骯髒、醜陋的那一面,而衍伸出的已經是一種心性與態度的問題,不再會是單純的當下的羞愧如此而已,當然,停止狡辯是需要練習的,從閉緊自己的嘴巴開始。事後老師說:「問題不在解釋,而在描述。」但這種描述並非是被動的知覺所能辦到,須由不同觀點去主動探討對象,才可能完成。接著老師又說:「它從自己內心的決定開始,延伸到明確的行動;行動包括表現於外的言語、態度與作為」;語言就像是一座迷宮,個體也許知道從一個方向走向某一定點的途徑,但是從另一方向走向同一定點的途徑,這就不知道了。因為日常言語的每一個命題都代表實際情況,這些又都反映在個體的思想發展中。
為什麼要狡辯呢!因為人們認為狡辯可以逃避犯錯的罪罰,而且又可以編出許多的理由來騙大家。就像我小五的姪女剛剛喝完了番茄汁後,因為不知道袋子在哪裡,所以她就把罐子放在洗手台,結果我剛好要去喝茶的時候,看到了就很生氣的跟她說:「為什麼要把罐子放在這裡,而不是把它放在垃圾袋裡呢?」她就對我說:「我等一下要去運動的時候,再拿去外面丟。」之後,我就叫她去拿垃圾袋來裝,還說:「妳在狡辯什麼呢?」
我以自己的例子,來提醒大家,這樣的行為是不值得大家學習的。如果大家還跟著學的話,那就是一個不好的行為,如果你學會了就會害到自己。所以我們要做一個堂堂正正的好國民、活活潑潑的好學生。
為什麼大家要狡辯呢?因為承擔不起自己做錯事的後果,所以才會有狡辯的行為,只要你真誠認錯就不會有事。現在的人實在是太笨了,自以為可以欺騙別人,其實真正欺騙的是自己,而且大家也會說:「你不要再欺騙了」。我告訴她說:「只要妳肯說,『我錯了,請妳原諒我,下次不會再犯了』,這樣妳一定會受到大家的原諒和相信。」
孩子,我想叮嚀:「不管做錯什麼事情,你都要勇敢的去面對,說實話,這樣才是一個值得人家信任的好孩子。」「人一定會有做錯事的時候,但絕對不能說謊話,更不要以為虛構一個故事就可以矇騙對方。」我再強調說:「不要把對方當做傻瓜,這種行為是不值得學習的,只要勇敢認錯,對方肯定會選擇原諒我們。」為什麼要我們學習誠實呢?因為誠實不但會讓你變成一個像吃了糖果嘴巴很甜的孩子,也會讓別人一聽就會信任的孩子;但不誠實就不一樣,不僅會讓別人很討厭你,而且你說什麼大家都不會相信。如果你繼續選擇不說實話的話,大家也會不信任你,你就會沒有朋友;即使有的話,也是一個不真實的,喜歡自編故事說謊的朋友吧!
小時候,曾經有一次為了要去玩被發現而狡辯的經驗,自認為只要騙過父母就可以安然無事,卻不知道這種行為是最要不得的,因為當你連自己最親近的人都欺騙了,還有誰會相信你呢?這個世界是有現世報的,就因為小時候愛狡辯成習慣,長大出社會後,就因為愛狡辯,變成大家口中的「騙子」。
一個人最重要的就是守口,不是要你什麼話都不說,對任何事情都不表態,而是在適當的時機場合給一點建議;但是,偏偏有些人是無話不說,好的壞的都混為一談,再戴上一抹隨時可更換的面具,變成了人家所說的可因時、地、物變換的雙面人;隨時隨地轉換不同的面相,時而善良時而邪惡,顯現出偽善的面孔去欺騙相信他的人。由於善於揣摩人心,並編造一些煽動人心的故事,締造人和人的距離與陌生;等到了事情有了變化,又開始運用花言巧語述說著先前的故事是怎樣行程的。
當我們遇到任何困難的事一定要選擇說實話,這絕對不是什麼丟臉的事,「金石為誠實者而開。」因為不說實話這樣一來,反而會讓想要幫助你的人、或關心你的老師很傷腦筋、擔心。我相信只要你選擇說實話,不管有多麼麻煩的問題,或做錯什麼事,大家都會包容你的。
最近的新聞當中有不少件事情造成人心慌慌,王老師的「世界末日預言」,當天大家慶幸世界末日沒有到來,他所說的言論造成人心動搖,如果他預言成功他就是一位偉大的預言家,可惜他不是,後續提出會延期,這樣的狡辯目的到底是什麼?為了博取信任?還是為了名利?但是他自己是否有想過一開始提出世界末日的時間造成周遭的民眾多大的壓力,現在給他一個台階下,他不願道歉而是說出「延後」兩個字,他是否知道他這樣的言論會造成多大的後果。
毒飲料事件中因為利益上的關係毀壞的是民眾的身體,正因為塑化劑的價錢低價位低廉,但是這塑化劑卻是人體絕對不可食用的東西,當因為這塑化劑被抓時還說出那又怎樣!東南亞喝的更毒,為什麼可以這樣狡辯下去,為什麼可以說出這種話,人命就這麼不值錢嗎?現在幾大知名廠牌許多飲料已經紛紛下架,到底是怎麼了難道直到有人出事情了,開記者會了才會注意到這飲品的問題,難道當初在上架之前沒有經過嚴格檢驗;添加塑化劑的元兇,被檢方收押禁見,看守所內心情平靜,絲毫沒有對造成這麼大的危害有任何的悔意,甚至委託律師提出交保申請,他以為自己只是違反食品衛生管理法,最多被判三年徒刑罰款三十萬元。但是塑化劑吃多了會致癌,檢方不排除朝向殺人罪偵辦,而且一罪一罰,只要有人提告就判一次刑,最高可以判三十年徒刑。而他的下游廠商,明知道原料這麼便宜,難道不懷疑有問題?塑化劑污染已經成扇形擴散,愈來愈多,大眾批衛署鬆綁釀禍,今起開放醫院諮詢,呼籲名眾若每周喝3瓶以上問題飲料,睪丸萎縮等生殖器官功能異常風險就會增加1至2倍,兒童攝取後的風險更是成人10倍,父母親又要痛心了。
在電腦前面邊書寫這段文章時我心中的無奈不斷的增加,現代始終脫離不了名利,現代的社會真的在生病還是說從古代就已經是病了。最近重新翻案的江國慶冤案,前陣子就已注意到這篇新聞,也有在電視看這案件是怎麼回事,為了升官、為了破案就輕易的讓一條人命這樣斷送了,求名利難道一定要違背良心嗎?江國慶到死前都不斷說著自己是清白的,現今的高官們在過去說了什麼,鐵證如山你就是兇手,可惜那鐵證只不過是為了自己升官快速破案的利用品而已,至今當時破案的人還認為這案件是很光榮的偵破了,沒想到當真正的證據出來之時,這光榮嗎?到現在他們在電視上所狡辯的言論又算什麼,法律追訴期已過能怎樣,他們的良心到哪了,事實擺在眼前還不願認錯,還是寧可將錯就錯狡辯到底,從小對警察的印象就是非常帥氣的偵破許多恐怖的案件,可是現在卻都是看到黑暗面,為名利毀掉的人事物到底有多少,我不敢想像,這社會病了。
在言論自由的台灣,雖然可以不斷地把自己想說話的傳達出去,可是卻有不少人因為這樣的言論自由而擔心、害怕,台灣的言論自由造成人心慌慌,現代社會公眾人物政治家等…不斷的只有狡辯,當選前說如此當選後說這樣,難道他沒想過支持他的人後來得到的只剩下失落嗎?人心險惡這句話說的一點都沒錯,如果如此的言論自由造成的只是不斷狡辯的謊言,那何不回到戒嚴時代繼續安靜保守,現代人需要看到的是言論後面的真實性,民眾們需要知道的是事實而不是一堆狡辯的謊言。
引導反思:不管說話的內容好不好,動不動聽,辭句修飾華不華美,那只是轉動嘴唇,沒有轉動說話者或聽者的內心,這舉動叫「耍嘴皮」或「藉口」,我們應學習個體的內心感受、對方期許、社會規範;一要「真誠」,以內心感受為行動前提;二要「溝通」,準確了解對方的期許,會發現應該做的未定是願意做的。人的「意願」真是一個複雜的題材,它包含了動機、想像、欲望、情感等主觀的因素。狡辯可以從一件小事情到一件驚動全國的大事件,「權力可以壓死人」這句話真中肯,不然玩弄他人的不會就只是這些高官和大老板了,事實與誠實都很重要,有了事實你就得誠實,不然說的再多也只是狡辯,一段話可以是閒話家常,但也可以影響甚大,人啊!三思而後行,好好思考你接下來要講的每句話有什麼影響。
狡辯/涂美珠
- 2012-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