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的好滋味/楊淑如

  • 2016-12-28
 之一、葡萄記憶
 翻看書本裡的古代文人們,居處一座園林來遊賞和讀書寫作,可閒適得十分愜意。曾經任職台鐵高官的爺爺退休之後,過世前有段時間喜愛田園生活;在我出生至讀幼稚園小班時,留存著很遙遠的記憶畫面,前院拔地高高架起一大棚子的密密藤蔓、層層疊疊的葉子。由於竹架讓綠色葡萄攀爬得生長森茂,秋天未到成熟的盛夏日子,當年還甚幼小如我抬頭仰望,並不明瞭留著捲鬚兒是什麼植物。
 可是,開始上低年級的我卻喜歡(蝸牛與黃鸝鳥)、(狐狸與葡萄),所以不管是陽光和小雨穿透了藤葉灑染大地,我瞇眼微笑也期待它是葡萄而非絲瓜、葫蘆之類的菜蔬呢!
 過往每次品嚐那些紫殷殷或者紅豔豔的葡萄,它們均為台農精心培育的優良水果,電視中綠玉似的葡萄彷彿是遠從新疆、日本、加州來的,市面算比較少見。因此時光不知溜過了多久,曾幾何時香檳味道的白綠葡萄,已儼然成為家中餐桌上翡翠寶石般的嬌客。
 「以前爺爺的宿舍前面庭院就是種綠葡萄啊!」母親及兄長不約而同地笑著。我相當豪邁吃下一顆且愛嬌說地道:」難怪我一直覺得綠色葡萄很親切啊!喔,原來它是本地人哩!」串串果實的清新綠意沒有青澀感,反倒多了青春氣息,我想往昔等待和初戀情人不期而遇……感覺氣泡躍動的忐忑心情……大概正屬於這種微酸又甜蜜滋味吧!未料,自己轉眼已到了夢覓「鄉愁」的年紀啊!
 之二、站前麥餅
 腦海裡搜尋台北客運和火車站前對面騎樓那攤的麥餅,微甜溫熱是道地的手工古早味;圓圓大大的平底煎鍋可切成幾等分麥餅,通常三角造型的傳統內餡約莫三種:芝麻糖漿、紅豆、花生,而我購買的口味是芝麻糖漿麥餅,總覺得其它類嚐起來與紅豆餅及花生醬鬆餅有些雷同。
 因為北上前孩童的我待在家鄉時,吃過一兩次父親買回家的芝麻糖漿麥仔煎,產生認定上的記憶連結。除了味道香甜、口感鬆軟並且頗合自己口味之外,其實會買這種點心小吃類純屬「路過」性質,偶爾「順手」帶回去給家人墊墊肚子、解解嘴饞。原本不知道它叫做麥餅或麥仔煎,小時候則自作聰明替它取名為三角餅,結果鄉郊菜市場攤販還真的以此為招牌名呢!現在,許多小家庭主婦們也樂於待在廚房自製麥餅,甜餡料品項不但任意變更、增多之外,鹹餡料的葷素配方都能夠端視冰箱的菜色來決定。
 這些年來到外地進修深造與搬家數次,咦?從前……那個站前麥餅攤怎麼不再做生意嗎?早失掉了原本的位置嗎?在此精華地段產生的事事物物實在太多,尤其夜晚喧鬧的台北城燈火輝煌,商家林立與遊人如織,眾人著迷於綺麗構築出的時尚幻象,讓誰對未來的永恆性執著不已?話說整座城中市區的台北,就像一顆下著亮粉假雪的銀色耶誕水晶球,鎖住燦爛美麗卻脫離不了封閉困境,一切繁華果真為終屬瞬歸似夢啊!
 回眸凝望幾番輪迴的事過境遷之際,不知不覺中流連繁榮大城市的青春歲月也匆匆流逝。如今,學生和遊子曾經常仰賴的客運西站拆得了無記憶痕跡,無論當初為了外出搭乘或者送別親友南下的片段往事,順道將吃入麥餅的好滋味一起收藏心底角落,都隨著部分指標性建築物的消失亦嘆息日漸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