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回看到融入母愛的藝術作品,我都會停下腳步,仔細品賞,感受那份溫暖與幸福。
板陶窯是嘉義頗負盛名的交趾陶文化工藝園區,內有交趾陶剪黏工藝館、體驗工坊、工藝品展示……,造訪園區,發現一座母親揹著娃娃洗衣的塑像,十分醒目,對歷經農業社會的人而言,這個畫面,讓人倍感親切。記得小時候住在鄉下,經常會看到媽媽揹小孩在溪邊洗衣的場景,「乖啊!麥擱哭啦!」有時遇到愛哭的小朋友,母親還要停下手邊的工作哄小孩,真是辛苦;這個雕塑,維妙維肖勾勒出母親養兒育女的辛苦。
造訪台中大甲鐵砧山,在風光明媚的山林公園,有一處雕塑廣場,展示有很多漂亮的雕塑作品,其中有一座銅雕作品名為「搖籃曲」,非常引人注目。「好幸福的畫面!」亮麗的陽光下,母親抱著嬰兒,臉上流露知足與喜樂,讓人稱羨。耳畔依稀傳來「嬰仔嬰嬰睏一暝大一吋」、「嬰仔嬰嬰惜一暝大一尺」的歌謠。母親微微的笑容輝映著和煦的陽光,真美啊!嬰兒甜蜜的臉龐彷彿訴說著:「媽媽的手臂是最溫暖的搖籃。」
福山部落位於烏來山區,群山環抱,景色秀麗,漫遊部落處處充滿驚豔,走入有百年歷史的福山國小,這裡有多座木雕作品,每一座都非常有原民風味,其中有一個母親哺乳的雕像,紋面的媽媽抱著嬰兒,散發為人母的慈愛與自信,格外吸睛。在傳統以務農為主的社會,要將小孩拉拔長大的確不容易。木雕作品,融入母愛和堅韌生命力,頗耐人尋味。
宗教藝術作品,除了美感外,更傳遞一份神聖的愛。旅遊羅馬在聖彼得大教堂,看見「聖母慟子像」,聖母瑪麗亞面露哀戚與不捨,抱著被釘死的耶穌,靜觀那份難以言喻的神韻,讓人感動,在神的國度裡,母愛的光輝,仍是最溫柔而美麗的;冷硬的大理石在藝術與愛的加持下,成為不朽作品。
融入母愛的藝術創作,多了一分永恆的生命力。母愛的慈悲、溫柔與美麗,讓生命滋長、綿延。擁抱母愛,真幸福!
擁抱母愛 文/圖:潘憲榮
- 2020-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