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掛/張添雄

  • 2021-02-18
 每個人的內心中總會有些讓你煩擾不安的人事物,直至你的人生最後一刻,嚴重的話,似乎你將有點像俗諺所說:「死不瞑目」一樣遺憾!就如父母直至人生最後總會牽掛著小孩的未來!
 例如家中如果有位即將臨終的病重親人,子女都會趁機在他面前說些他目前所擁有美好的一切讚美話語,如:子孫孝順、所有的子女事業有成及婚姻美滿……等,讓他能夠放下心中所掛念的一切,安祥的走向另一個世界!
 俗諺說:「人有旦夕禍福,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可見,世間本來就難有十全十美之事物。雖然社會風氣對「養兒防老」的觀念已漸形淡薄,但是人總會衰老到無法行動地步的一天,此時,你便須需要老伴、子女或親友們的溫馨陪伴與照顧,以解決不方便之事及孤寂之心!
 例如幫忙買東買西、聊天解悶,此正符合俗諺所說:「先走的另一半比較幸福」,因為後走的另一半已無另一半跟你聊聊天、鬥鬥嘴,以及協助一切事情,從此之後,就會變得孤零零的一個人而已!
 晚婚的我無一子半媳,不少人曾勸告我們領養子女,以防年老時有個人好照應;但我們認為「有小孩有小孩的好處,沒有小孩也有沒有小孩的好處」,因此,我跟內人坦然接受現實,就決定兩人相依為為命一輩子,當無法行動自理時,再請外傭協助,以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路!
 雖然俗諺說:「生死有命,富貴在天。」但是,依照國人的平均年齡女大於男約七歲弱,我又大於內人約七歲;如果依照此標準計算的話,內人跟我相處的時間將約有十四年空窗期,而我將無法陪伴她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路,雖然老人養護機構已相當發達,但總不如親友的細心照顧與關愛,這就是我的心中最為掛念的一件大事!
 今年初,我回家掃墓時,我發現跟我一起回娘家掃墓的年已七十八歲胞姊,雖育有多位子女,卻常見年老體衰的她,因為所有小孩仍在上班,便經常獨自一人坐公車到約百公里外的高雄市長庚醫院就醫;我又居住在離她家約五十公里遠的屏東市區,且不會開車,有一份「心有餘而力不足」的不捨感覺,內人雖曾開口跟她說:「我開車載胞姊就醫,好嗎?」不喜歡麻煩別人個性的她更不願接受!
 想起,年幼失怙的我們三姐弟,一直都懂得「手足之情」的可貴;自從我小時開始,胞姊及已逝的胞兄都相當照顧我,胞姊可說是凡事幫我解決的好姊姊。本來,遠在他鄉的我就一直掛念著胞姊微恙的身子;今年十一月初,她已安然無恙的往生了,終於讓我放下心中的一塊石頭!
 「牽掛」皆會讓人內心情緒操煩不已,亟思找到解決方法,以去除心中所掛念的人事物;此不安的情緒如果長期的找不到出口的話,便容易積憂成疾,所以應該多走出去、多接觸人群、多跟人談談心事,以發洩心中鬱悶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