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早期農業社會,沒有機車、汽車等交通工
具作為代步或運輸的時代,農民所生產的蔬菜都是靠著
一根扁擔、兩只籮筐和雙肩的力量,將重達七、八十斤
的農產品挑回家去。
東引的農田都集中在燕秀,距離南澳大約有一千公尺
的距離,在車輛還不是普及的年代,那時的農民每天都
是辛苦地右肩換左肩,再從左肩轉到右肩,將收成的農
作物一路挑回家,等隔天一大早再把青菜賣給阿兵哥
。
說起來,馬祖早期的居民從事農漁業的人口是最多的
,而且必須完全要靠勞力,才能換得溫飽。手要能會提
,肩也要會挑,幾乎是那個時代男女都必須具備的生存
條件。據東引一位老農民表示,以前大白菜、高麗菜的
收成季節,一擔菜都超過百斤,就靠著一根扁擔和兩肩
,而且還頂著北風,一路不用休息把菜挑回南澳的家中
,有的時候,一天走個二、三趟是常有的事。說來簡單
輕鬆,若不是長期從事種菜的工作,一般人從燕秀農地
挑一擔菜到南澳,至少途中要休息數次,才有辦法達成
工作。所以要想知道這些老農民的生命韌性,只要跟著
他們工作一天就可以體會種菜人的辛苦了。
隨著駐軍人數的減少和農業人口的老化
一根扁擔、二只籮筐 不知多少辛酸
- 2002-01-25

一根扁擔、二只籮筐 不知多少辛酸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