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過年瀰漫福州色彩 貼春聯由來?有學問的喔!

  • 2002-02-06
【本報訊】春節是中國民間最古老隆重的節日,馬祖
年節習俗傳自福建,源於中原,至今過年形式仍具有濃
郁的福州地方色彩。

「祭灶」過後,離「做歲」僅有五、六天的時間,這
期間為了除舊佈新,家家戶戶還要忙著祭祀天地,和各
種神明,然後張貼新春聯,迎接新年的到來。

春節貼春聯的習俗又是怎麼來的呢?

春聯起源於兩千多年前的「桃符」,最初是用桃木雕
刻出「神荼」和「郁壘」,這兩個神像,掛在大門上,
用來鎮妖避邪。據後漢書禮儀誌說,桃符長六寸,寬三
寸、桃木板上書「神荼」、「郁壘」二神。正月一日,
造桃符著戶,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時歲
記」上說:春聯者,即桃符也。

這種春節掛「桃符」的習俗從戰國延續到唐代。五代
時,西蜀的宮廷裡,才有人在桃符上提寫聯語。據說五
代後蜀皇帝孟昶在桃木板上所題「新年納餘慶,佳節號
長春」是中國第一副春聯。桃符改稱為「春聯」和用紅
紙寫春聯,都是開始於明代。因明太祖朱元璋十分喜歡
春聯,所以朱元璋大力提倡,之後春節貼春聯便成為一
種習俗,流傳至今。明代陳雲瞻「簪雲樓雜話」中載:
春聯之後,自明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