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教育部併校構想談地區務實做法 ☉林泉利

  • 2001-02-09
日前教育部為了讓學校資源能共享、人力能充裕調度
,「併校」的提議又成了台北教育界的討論話題。或連lash;
是基於諸多因素,所謂「個位數班級人數」無論在教育
投資、教學內涵上都是找到併校的「理由」,只是礙於
交通困擾、民意壓力,所以以往大多利自然消失法(直
到沒有學生為止),讓原有的校舍移作其它用途;如果
這一回中央政府肯定教育部決定,如果一切都來真的,
首遭衝擊的是離島、偏遠地區。而馬祖所屬國中小自然
也是考慮範圍之一,而地區問題也一直是亟待解決的「
爭議」,因此,筆者為了避免以後無論是教育局的棘手
、被併學校的反彈、在地學子家長的抗爭、民意代表的
杯葛,所以希望在馬報「意見橋」上寫一些屬於經過幾
天來的觀察與具體建議:

首先是小班小校的精神與教育投資關係比較:前者是
教育潮流、趨勢、是教育精緻化、人性化的落實,在大
都會地區,因為人口眾多,校地取得不易,因此不易落
實,所以政府只有逐年調整班級人數、或疏散、另闢校
地,對於郊區學校則採鼓勵「越區就讀」方式補強不足
學生,因為靠山近水可以做到自然、田園教學,所以一
舉兩得,在大台北地區做得很漂